Warning: is_file(): File name is longer than the maximum allowed path length on this platform (4096):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1//EN" "http://www.w3.org/TR/xhtml11/DTD/xhtml11.dtd">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xml:lang="zh-TW"> <head> <title>人心也是科學,而且意想不到的深奧</title> <link href="stylesheet.css" type="text/css" rel="stylesheet" /> <link rel="stylesheet" type="application/vnd.adobe-page-template+xml" href="page-template.xpgt"/> </head> <body> <div> <h3>人心也是科學,而且意想不到的深奧</h3><br /><br />  《伽利略的苦惱》是東野圭吾「湯川學系列」的第四部作品(註:前三部作品分別為《偵探伽利略》(一九九八)、《預知夢》(二○○○)與《嫌疑犯X的獻身》(二○○五),均由獨步出版。另外,此系列的第二個長篇故事《聖女的救贖》(二○○八)則是和《伽利略的苦惱》同時發行。),共收錄了五個短篇。筆者認為應該將第一篇的〈墜落〉與另外四篇:〈操控〉、〈密室〉、〈指引〉與〈擾亂〉分開討論,其中一個原因是創作時間,〈墜落〉首次發表於二○○六年,而另外四篇則是二○○八年的作品;另一個更重要的因素是,東野圭吾在後四篇所探討的主題與〈墜落〉有明顯的分野。<br /><br />  〈墜落〉以一名女性的墜樓身亡為開場,警方在研究從遠距離操控讓屍體落下的可能性過程中,再次尋求湯川的協助。正如讀者所預期的,湯川對科學的靈活運用,成功地破解了謎團,但讀者預料不到的是:謎團的背後未必是真相……<br /><br />  這是做研究時常遇見的問題,先有結論再去找支持的證據,還是先探查可能的線索再推衍出結論。在〈墜落〉中,警方將詭計與不在場證明連結起來,認為只要破解犯案手法,嫌犯的不在場證明便跟著消失。但沒有不在場證明並不等於在場,而且這個故事的詭計甚至是警方提出的,與案件無關。東野圭吾在示範詭計破解的同時,似乎也提醒了我們小心倒果為因,尤其在推理小說這個世界,作家與讀者們有時過於注重詭計的設計,而忘了詭計不過是小說的部份元素而已。<br /><br />  〈墜落〉的另一個重點是內海薰的登場。在前一部作品《嫌疑犯X的獻身》中,湯川由於與警方的立場不同而中止了合作關係,那麼,系列要怎麼進行下去呢?東野圭吾沒有假裝這個問題並不存在,而是設計了內海這個角色,一方面藉由內海的親手實驗讓湯川與警方的關係解凍,使湯川介入案件重新合理化。另一方面,內海具有許多有別於草薙的特質──女性獨特的直覺、女性獨特的觀察力、女性獨特的固執、女性獨特的鑽牛角尖、女性獨特的冷漠……(參考〈擾亂〉)使得故事的進行更為多元活潑。有趣的是,在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破案天才伽利略》(二○○七)與電影《嫌疑犯X的獻身》(二○○八)中,內海也取代了草薙的角色,成為湯川的搭檔。或許「湯川學系列」這個名稱得做個調整。<br /><br />  接下來的四部作品,我們可以從「科學/人心」這個角度來解讀。在〈操控〉中,湯川的老師明明有機會利用所學設計一場完全犯罪,卻刻意四處留下線索,目的是為了讓人破解?<br /><br />  這裡面包含了兩個謎團,一個是犯案手法,另一個是行凶動機。手法可以用科學揭露,動機卻得靠人心解讀。在科學上,正如草薙所說:「那傢伙是真正的科學家,所以絕不容許有人用科學殺人,就算是恩人也一樣。」因此一開始,湯川沉痛地選擇了報警以示對科學的尊重。但當他把人心也納入思索範圍,發現恩師表面上的殺人是為了解放另一個生命,且唯有犧牲自己才能完成整個計劃時,湯川決定揭露恩師的動機以表達對人心的敬意,並替恩師的計劃找到了妥協之道。在此科學與人心在湯川身上找到了平衡。<br /><br />  〈操控〉不免令人聯想到前作《嫌疑犯X的獻身》。在這兩篇作品之前,其實湯川比較像是為了破解怪奇謎團而誕生的機器。當然,他有易於辨認的怪癖,有科學專業,也能洞悉人性,是個理想的偵探,但不大像個人。因此我們往往看見湯川的功能僅止於解謎,至於解謎之後故事如何發展便不是他關注的範圍。但在《嫌疑犯X的獻身》與〈操控〉中,湯川在解謎之餘,也開始在事件中表態。只是解謎是單純的,因為真相往往只有一個;但面對真相的方式卻是複雜的,因為這牽扯到人心。正因體會到「人心也是科學,而且意想不到的深奧」,無怪乎伽利略也有苦惱的時候。<br /><br />  〈密室〉中的密室其實是個「雙重密室」,在第一個時間點出現的密室是由科學(全像術)所構成,第二個時間點出現的密室則是由人心(謊言)所創造。物理與心理兩種迥然不同的屬性為密室的破解增添了困難,而湯川是在透過對人心的瞭解發現密室的雙重性質後,才順利揭開謎底。湯川在文中說道:「確實很多狀況都需要物理知識,但幾乎沒有一個謎底是只靠知識就能解開。自然現象倒也罷了,要解決人產生的問題,還是得瞭解人。」<br /><br />  〈指引〉是《伽利略的苦惱》中唯一一篇比較偏向神秘現象的作品,但和以前類似題材的作品相比(如:〈脫離〉、〈夢想〉、〈騷靈〉……等等,參考《偵探伽利略》、《預知夢》),湯川有不同的處理態度。在過去的作品中,湯川雖未否定神秘現象的存在,但至少在該事件中,他都對這些現象找出了科學解釋,而這些解釋通常也是破案的關鍵。<br /><br />  但在〈指引〉中,面對水晶墜子的神秘力量,湯川雖已做好實驗的準備,卻在與女孩的一番談話後決定放棄驗證的機會。換句話說,這次案件的偵破並未靠科學挑戰神秘力量的本質,僅以邏輯戳破謊言,真正看穿的是人心。<br /><br />  湯川不做實驗的決定可能會令讀者感到驚訝,但頗值得我們深思。他提到:「否定事物帶有神秘色彩並非科學的初衷。」因為科學或許可以指引出真相,但無法作為良心的指引,若維持些許的神秘色彩能對人心發揮正面的力量,那麼科學不妨暫時退位,保留點想像空間,樂觀其成。<br /><br />  〈擾亂〉有個相當聳動的主題:天才物理學家與「惡魔之手」的對決。這場對決乍看之下似乎是科學技術間的較量(超指向擴音器v.s.讓內耳恢復平衡的安全帽),但真正產生勝負的場域,其實是心理學;研究人心的科學。<br /><br />  湯川先是在歹徒的威脅信中,推測出歹徒對科學家背景的自負;接著又從歹徒提出的要求中,發現「說不定歹徒認為自己的實力被不當低估」。緊抓著這點心理素質,湯川透過媒體對歹徒發出訊息,挑釁「『惡魔之手』只是單純的既有科學」,並掌握歹徒的報復心理,成功地設下陷阱讓歹徒現身。<br /><br />  湯川如此主動地出擊是很罕見的,其原因除了歹徒的挑戰擾亂了他的生活外,更重要的是歹徒濫用科學對社會產生了擾亂。對此他甚至動了怒說:「我打從心底瞧不起這個歹徒。……無論如何都會把他揪出來,要他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價。」將〈指引〉與〈擾亂〉一起比較,有助於我們理解湯川對「科學家」這個身分的認知──當科學可能妨礙人心的發展時,不必「得理不饒人」;但當科學被用來擾亂人心時,這樣的行為絕不可原諒。<br /><br />  與「湯川學系列」的前幾部作品相比,《伽利略的苦惱》除了維持一貫的理系推理特質外,東野圭吾還為湯川增添了不少人性。一方面使湯川不再僅是為解謎而生的天才,而逐漸流露出人道關懷;另一方面更讓讀者除了對小說中的科學展示感到目眩神迷之外,還多了一層閱讀的深度。科學家也是人,除了理性邏輯外難免也會有情感上的困擾,不過身為自私的讀者,相信大家都樂見伽利略繼續苦惱下去吧!<br /><br /><br /><br />本文作者簡介<br />布魯胖達,第一屆推理評論金鑰獎得主。閱讀雜食性動物,近期重心轉向通俗文學。喜歡探索推理小說中的人性,總是好奇推理小說形式下的無限可能。</div></body></html> in /var/www/vhosts/enjoyreadinghour.com/zh.enjoyreadinghour.com/eKatab/REST.class.php on line 799
伽利略的苦惱

伽利略的苦惱 線上小說閱讀

人心也是科學,而且意想不到的深奧



  《伽利略的苦惱》是東野圭吾「湯川學系列」的第四部作品(註:前三部作品分別為《偵探伽利略》(一九九八)、《預知夢》(二○○○)與《嫌疑犯X的獻身》(二○○五),均由獨步出版。另外,此系列的第二個長篇故事《聖女的救贖》(二○○八)則是和《伽利略的苦惱》同時發行。),共收錄了五個短篇。筆者認為應該將第一篇的〈墜落〉與另外四篇:〈操控〉、〈密室〉、〈指引〉與〈擾亂〉分開討論,其中一個原因是創作時間,〈墜落〉首次發表於二○○六年,而另外四篇則是二○○八年的作品;另一個更重要的因素是,東野圭吾在後四篇所探討的主題與〈墜落〉有明顯的分野。

  〈墜落〉以一名女性的墜樓身亡為開場,警方在研究從遠距離操控讓屍體落下的可能性過程中,再次尋求湯川的協助。正如讀者所預期的,湯川對科學的靈活運用,成功地破解了謎團,但讀者預料不到的是:謎團的背後未必是真相……

  這是做研究時常遇見的問題,先有結論再去找支持的證據,還是先探查可能的線索再推衍出結論。在〈墜落〉中,警方將詭計與不在場證明連結起來,認為只要破解犯案手法,嫌犯的不在場證明便跟著消失。但沒有不在場證明並不等於在場,而且這個故事的詭計甚至是警方提出的,與案件無關。東野圭吾在示範詭計破解的同時,似乎也提醒了我們小心倒果為因,尤其在推理小說這個世界,作家與讀者們有時過於注重詭計的設計,而忘了詭計不過是小說的部份元素而已。

  〈墜落〉的另一個重點是內海薰的登場。在前一部作品《嫌疑犯X的獻身》中,湯川由於與警方的立場不同而中止了合作關係,那麼,系列要怎麼進行下去呢?東野圭吾沒有假裝這個問題並不存在,而是設計了內海這個角色,一方面藉由內海的親手實驗讓湯川與警方的關係解凍,使湯川介入案件重新合理化。另一方面,內海具有許多有別於草薙的特質──女性獨特的直覺、女性獨特的觀察力、女性獨特的固執、女性獨特的鑽牛角尖、女性獨特的冷漠……(參考〈擾亂〉)使得故事的進行更為多元活潑。有趣的是,在小說改編的電視劇《破案天才伽利略》(二○○七)與電影《嫌疑犯X的獻身》(二○○八)中,內海也取代了草薙的角色,成為湯川的搭檔。或許「湯川學系列」這個名稱得做個調整。

  接下來的四部作品,我們可以從「科學/人心」這個角度來解讀。在〈操控〉中,湯川的老師明明有機會利用所學設計一場完全犯罪,卻刻意四處留下線索,目的是為了讓人破解?

  這裡面包含了兩個謎團,一個是犯案手法,另一個是行凶動機。手法可以用科學揭露,動機卻得靠人心解讀。在科學上,正如草薙所說:「那傢伙是真正的科學家,所以絕不容許有人用科學殺人,就算是恩人也一樣。」因此一開始,湯川沉痛地選擇了報警以示對科學的尊重。但當他把人心也納入思索範圍,發現恩師表面上的殺人是為了解放另一個生命,且唯有犧牲自己才能完成整個計劃時,湯川決定揭露恩師的動機以表達對人心的敬意,並替恩師的計劃找到了妥協之道。在此科學與人心在湯川身上找到了平衡。

  〈操控〉不免令人聯想到前作《嫌疑犯X的獻身》。在這兩篇作品之前,其實湯川比較像是為了破解怪奇謎團而誕生的機器。當然,他有易於辨認的怪癖,有科學專業,也能洞悉人性,是個理想的偵探,但不大像個人。因此我們往往看見湯川的功能僅止於解謎,至於解謎之後故事如何發展便不是他關注的範圍。但在《嫌疑犯X的獻身》與〈操控〉中,湯川在解謎之餘,也開始在事件中表態。只是解謎是單純的,因為真相往往只有一個;但面對真相的方式卻是複雜的,因為這牽扯到人心。正因體會到「人心也是科學,而且意想不到的深奧」,無怪乎伽利略也有苦惱的時候。

  〈密室〉中的密室其實是個「雙重密室」,在第一個時間點出現的密室是由科學(全像術)所構成,第二個時間點出現的密室則是由人心(謊言)所創造。物理與心理兩種迥然不同的屬性為密室的破解增添了困難,而湯川是在透過對人心的瞭解發現密室的雙重性質後,才順利揭開謎底。湯川在文中說道:「確實很多狀況都需要物理知識,但幾乎沒有一個謎底是只靠知識就能解開。自然現象倒也罷了,要解決人產生的問題,還是得瞭解人。」

  〈指引〉是《伽利略的苦惱》中唯一一篇比較偏向神秘現象的作品,但和以前類似題材的作品相比(如:〈脫離〉、〈夢想〉、〈騷靈〉……等等,參考《偵探伽利略》、《預知夢》),湯川有不同的處理態度。在過去的作品中,湯川雖未否定神秘現象的存在,但至少在該事件中,他都對這些現象找出了科學解釋,而這些解釋通常也是破案的關鍵。

  但在〈指引〉中,面對水晶墜子的神秘力量,湯川雖已做好實驗的準備,卻在與女孩的一番談話後決定放棄驗證的機會。換句話說,這次案件的偵破並未靠科學挑戰神秘力量的本質,僅以邏輯戳破謊言,真正看穿的是人心。

  湯川不做實驗的決定可能會令讀者感到驚訝,但頗值得我們深思。他提到:「否定事物帶有神秘色彩並非科學的初衷。」因為科學或許可以指引出真相,但無法作為良心的指引,若維持些許的神秘色彩能對人心發揮正面的力量,那麼科學不妨暫時退位,保留點想像空間,樂觀其成。

  〈擾亂〉有個相當聳動的主題:天才物理學家與「惡魔之手」的對決。這場對決乍看之下似乎是科學技術間的較量(超指向擴音器v.s.讓內耳恢復平衡的安全帽),但真正產生勝負的場域,其實是心理學;研究人心的科學。

  湯川先是在歹徒的威脅信中,推測出歹徒對科學家背景的自負;接著又從歹徒提出的要求中,發現「說不定歹徒認為自己的實力被不當低估」。緊抓著這點心理素質,湯川透過媒體對歹徒發出訊息,挑釁「『惡魔之手』只是單純的既有科學」,並掌握歹徒的報復心理,成功地設下陷阱讓歹徒現身。

  湯川如此主動地出擊是很罕見的,其原因除了歹徒的挑戰擾亂了他的生活外,更重要的是歹徒濫用科學對社會產生了擾亂。對此他甚至動了怒說:「我打從心底瞧不起這個歹徒。……無論如何都會把他揪出來,要他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價。」將〈指引〉與〈擾亂〉一起比較,有助於我們理解湯川對「科學家」這個身分的認知──當科學可能妨礙人心的發展時,不必「得理不饒人」;但當科學被用來擾亂人心時,這樣的行為絕不可原諒。

  與「湯川學系列」的前幾部作品相比,《伽利略的苦惱》除了維持一貫的理系推理特質外,東野圭吾還為湯川增添了不少人性。一方面使湯川不再僅是為解謎而生的天才,而逐漸流露出人道關懷;另一方面更讓讀者除了對小說中的科學展示感到目眩神迷之外,還多了一層閱讀的深度。科學家也是人,除了理性邏輯外難免也會有情感上的困擾,不過身為自私的讀者,相信大家都樂見伽利略繼續苦惱下去吧!



本文作者簡介
布魯胖達,第一屆推理評論金鑰獎得主。閱讀雜食性動物,近期重心轉向通俗文學。喜歡探索推理小說中的人性,總是好奇推理小說形式下的無限可能。

伽利略的苦惱 -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