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is_file(): File name is longer than the maximum allowed path length on this platform (4096):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1//EN" "http://www.w3.org/TR/xhtml11/DTD/xhtml11.dtd">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xml:lang="zh-TW"> <head> <title>第五部:精神和身體(內容和皮相)</title> <link href="stylesheet.css" type="text/css" rel="stylesheet" /> <link rel="stylesheet" type="application/vnd.adobe-page-template+xml" href="page-template.xpgt"/> </head> <body> <div> <h3>第五部:精神和身體(內容和皮相)</h3><br /><br />  陳果齊是怎樣的一個人?(這個問題其實不必問,但還是問了。而原因,都見以下所述。)<br /><br />  再一次聲明,這本書的目的,並不是要分析陳果齊是怎樣的一個人,而是探討他何以能運用超自然的力量,及從許多實例上,看在他身上發揮的超自然力量究竟能造成什麼樣的結果。當然,最好,也能探索到這種超自然力量的來龍去脈。<br /><br />  退一步說,要研究陳果齊這個人,也要著重於他在具有這種能力之後的抱負、理想等等。<br /><br />  但是,既然超自然力量,是通過了他這個人而發揮出來的,也多少要對他這個人,有一定程度的了解。<br /><br />  這種所謂「了解」,就如同一般人的「簡單的履歷」,例如何年何月出生,父母何人,藉貫何處,等等。<br /><br />  雖然我相信陳果齊如何能施行超自然力量的能力,並不來自他父母的遺傳因子,而另有原因(這一點十分重要,放在後面討論),但他的身體,總是和常人一樣,是由父母而來的。<br /><br />  陳果齊的簡歷,我抄兩段介紹文字。兩段文字,有些重複,但也不妨,可以加深認識。<br /><br />  第一段刊在「佛法無邊」一書的封底。該書的內容,記述種種超自然力量的奇行,一九八七年八月,由明窗出版社出版。<br /><br />  封底的作者簡介如下:<br /><br />  「陳果齊,原名陳漢榮,在警界服務十九年,屢獲高級榮譽獎。由於德佳,槍法如神,武術精湛,他被委任為前港督戴麟趾的隨身保鏢。但他的傳奇故事,卻始於皈依佛法之後。」(註:「皈依」兩字,照排。佛家語,身心歸向而依俯之,謂之「皈依」。「皈」與「歸」同,故亦稱「歸依」。至於「皈」字,竟連「中文大辭典」中也查不到。)<br /><br />  「陳果齊是抗日將軍陳任之的兒子,自少(註:小)愛聽佛教大師說話,後來家道中落,當上了警察,在當差的近二十年中,遇過無數難以解釋的怪事,目睹不少不合理的事情,促使他決心廣開法門,藉佛法普渡眾生。由於有此心願,他甘於放棄『長糧』,提早退休,全身投入佛教,為善男信女息災解劫。後更得機緣,獲密宗大師真傳上乘密法。」<br /><br />  「簡介」的這一段,有趣的是,「當上了警察」和「家道中落」其實並無必然的關係,而「遇過無數難以解釋的怪事」,也不必一定「當差近二十年」的人才能遇到。再其次,密法雖有派別之分,但也很難訂出何者上乘,何者低劣。<br /><br />  抄寫文字,比較沉悶,所以略加意見,可當作「插科打諢」,不必認真。<br /><br />  簡介的第三段:「他驅邪之法十分靈驗,『南華早報』、『明報周刊』等報章雜誌及電台均曾詳細報導,故有『摩登天師』之譽。他曾為亞洲電視主持『眾生結緣』節目,又為雜誌撰寫專欄。他輯錄驅魔個案成書,表示信者可作前鑑,不信者可作消閒。他希望藉這些真人真事說明因果報應之道,弘揚佛法,導人向善。」<br /><br />  這一段簡介中值得商榷的一句是:「故有『摩登天師』之譽。」<br /><br />  確然有人稱陳果齊為「摩登天師」的,但是照我看來,那並不是什麼「譽」,而是對他的一種不敬,至少是絕不全面地低估了他所能行施的超自然力量,小看了他所行的佛法。<br /><br />  這是一九八七年對陳果齊的簡介。<br /><br />  到了一九九一年,有點不同。<br /><br />  一九九一年二月,明窗出版社出版了陳果齊的著作:「金剛經淺釋」。<br /><br />  這本書,不是驅鬼實錄,而是佛學理論,用深入淺出的文字,闡釋佛學的重要經典之一「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br /><br />  我對於他這部著作,不敢說什麼,因為佛學博大精深,不是常人所能妄加斷語,所以,只引用陳上師的自傳中的一段話:<br /><br />  「筆者……不敢自言是什麼大智識,謹將我所知所學,更參考各大德之譯本,綜合要理,並以現代較為白話化的文字,作出全經及每句之淺釋。」<br /><br />  這本佛學理論著作,出版不久,就影響深遠,有佛學院採用作佛門弟子佛學教育之用。<br /><br />  能在佛學理論上作出這樣貢獻的,又豈止「摩登天師」而已;但是這一外號在該書之後的作者簡介中,又被再次提出。<br /><br />  新的簡介中,和舊的有相同處刪去之後,如下:<br /><br />  「……他是顯密共修的佛法行者,並先後獲西藏著名之達聖及吐登奕生活佛灌頂賜封為密宗金剛上師,及親傳五佛寶冠及天衣,乃華裔密宗行者所鮮有的。」<br /><br />  「作者在佛學方面論著甚多,一九八九年更獲美國三藩市甘迺迪大學頒發文學院榮譽學士學位。」<br /><br />  兩個簡介加起來,對於陳果齊的簡歷,可以有一個梗概的了解。<br /><br />  從表面現象來看,好像已很夠了。<br /><br />  但,當然不夠之至,甚至連皮毛也沒有,因為這樣的簡介,未曾觸及一個最主要,最核心的問題,就是他不但弘揚佛理,而且更實際地,施行佛法。用無邊的佛的法力這種代表真正的超自然力量,對付邪惡的超自然力量。<br /><br />  那就是他最特出之處。<br /><br />  在這裏,雖然說他的超自然能力,來自佛法,不來自他父親的遺傳,但是他的身體總是源自他的父親,所以,除了上生與今生的修為因果外,亦遺傳著他父親的英雄意志之優良血統,而影響著日後他的不懼畏與堅強意志為人的精神信念力。故此有必要也簡介一下他的父親,陳任之。而事實上,陳任之將軍也確然是一個十分值得介紹的英雄人物。自然,將這段題外話簡之又簡。<br /><br />  陳任之(一八九二──一九五六),廣東省信宜縣水口鎮陳化村人,少年時隨國父孫中山先生參加反清革命,曾與孫先生一同逃難來過香港,結果,於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運動成功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國,陳任之是當時民族革命英雄,而不是軍閥,貼身親隨國父。積功遷升,後正式升任第十師少校副團長,師長是著名的軍人蔡廷鍇將軍。在軍旅生涯之中,陳任之將軍經歷過多少戰役,如何叱咤疆場,如何在槍林彈雨之中奮勇迎敵,當然可以寫成一部傳記,但那不應該屬於本書的內容。<br /><br />  一九三二年,著名的「一二八」事件,淞滬戰爭,日軍攻打上海,蔡延鍇將軍領導的十九路軍,憤起抗日,陳任之將軍也參加了這次戰役。<br /><br />  這場戰役,是粵省軍人的光輝戰績。上海父老,提起說廣東語的十九路軍英勇作戰的經過,至今津津樂道。<br /><br />  一九三三年,陳任之擔任十九路軍第九師少將副師長,後來在一九三九年,任第七游擊區副指揮官,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四年,曾擔任廣東曲江縣縣長。中國近代史亦對陳任之將軍有過記載。(見圖)<br /><br />  陳果齊就是在那時出世的。(他排行第五,另有毅榮、志榮、世榮等兄長與福華一個姐姐,有桂榮、兆榮、達榮三個弟弟與妹妹碧紅。)<br /><br />  一兩百字,就簡述了陳任之戎馬倥忽的一生,似乎太簡單了;而且,流水帳式的介紹,也很乏味。<br /><br />  是的,任何人的一生,不論是大人物也好,小人物也罷,都可以濃縮為兩百來字的簡單介紹,介紹的也就是這個人的本身──是這個人的身體在一生中的行為。<br /><br />  人不單有身體,還有精神。<br /><br />  普通人的一生,都著重於身體,沒有精神方面的成就。只有傑出的,特異的人士,才能於在生之時,在精神方面有所發揮。<br /><br />  身體生命短暫,精神生命久遠。<br /><br />  問「陳果齊是怎樣的一個人」,如果只問他是怎樣的一個人,沒有意義,兩三百字的簡介,已可概括。但是探索他的精神世界,卻可以進入一個無比廣闊的天地。身體只是皮相,精神才是內容。<br /><br />  就像一捲可以使人欣賞到美妙音樂的錄音帶,重要的並不是錄音帶本身(身體、皮相),而是記錄在錶音帶上的音樂(精神、內容)。<br /><br />  一如昔日辛亥革命那種艱辛地要推翻不平及封建的滿清皇朝之偉大精神。這亦可說是遺傳的因子。<br /><br />  世上每一個人,都有精神和身體的兩面,但是大多數人,精神面和身體面,都屬於世間。只有少數人,身體屬於世間,但是精神面卻已超越世間。<br /><br />  至於何以少數人的精神面可以超越世間,進入超自然的境界,原因相當複雜深奧,但自然也可以簡化。<br /><br />  簡化為兩類,我嘗試用佛法的基礎理論來歸納,因為到底,說到頭來,只要看看陳果齊上師神秘的背後,而陳上師之所以有超自然能力,他的精神面超越了世間的範畴,都是源自佛法,所以用佛法的基礎理論來看問題,比較適合。<br /><br />  自然,若是其他人,也源自佛法,而具有超自然能力的,也就可以適用這種分類法。<br /><br />  但如果有的人,不是源自佛法而有超自然能力的,自然不適用了。<br /><br />  頗有些具有超自然能力的人,能力的泉源,來自基督教,那就不適於這種分類。因為這個分類,第一種,就和輪迴有關。<br /><br />  輪迴是佛法的學說,基督教並無此說。<br /><br />  所以,源自基督教的超自然能力,另有解釋──我說的「十分複雜深奧」,就是指這一點而言。<br /><br />  根據佛學的基礎理論來分類,精神面超越世界,邁入了神通的境界,有兩個可能。<br /><br />  第一個可能:累世積修所得。<br /><br />  佛學有輪迴之說,今世為人,前世不知是什麼,再前世更不知是什麼。而不論前世是什麼,再前世是什麼,都必然有前世,再前世,再再前世……的存在。<br /><br />  重要的也不是有前世,再前世……的存在,而是前世,再前世……做過些什麼,有過什麼行為。是善的修為,還是惡的造孽。<br /><br />  說得再俗一些,人的一生行為,是有一盤總帳在那裏的,這一生一世,只是總帳中的一筆。<br /><br />  有一個很著名的佛學小故事:<br /><br />  某甲一生無風無浪,總是榮華富貴,享盡人間福,好像什麼也沒有做過,一切幸運全是從天上掉下來的。<br /><br />  於是,引起了許多人的妒嫉,不憤,向得道高僧去請教,高僧閒閒地回答:「你們只看到他這輩子什麼也沒有做過,有沒有看到他上兩輩子做了些什麼?」<br /><br />  前生、再前生……的行為,對這生有決定性的影響。今生修行,也是為了來生,直修到功德圓滿為止。<br /><br />  也就是說,累世的修為所得的能力,會保存下來,不會隨著一個階段生命的結束而勾消。<br /><br />  生命是身體,短暫,人人難免一死。<br /><br />  精神是內容,永恆,可以累世積存。<br /><br />  所以,具有超自然能力的人,第一種可能,是來自累世修為的積存。<br /><br />  這種情形,在密宗高人之中,特別常見。活佛轉世,是眾所皆知的例子。更多的例子證實,轉世,或經過了輪迴之後,情形又可以分成兩種,第一種,是一出生就帶來了前世的靈智,有在美國西部小鎮出生的女嬰,不幾天就會說藏語的例子,很快就證明了她是一位喇嘛的轉世。<br /><br />  這種情形,也有發生在普通人身上的──普通人的前生既然不具神通,轉世之後,自然也不會具神通,只是保留了前世的記憶,例子極多。<br /><br />  第二種,出世之後,前世的靈智並不立即恢復,也不具前世的神通,看來和普通人一樣。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之中,逐步開發,恢復靈智和神通。過程需要的時間,沒有規律,從渾渾噩噩到靈智大開,前生的神通恢復,甚至更進一步,可能是十年八載,也可能是三五十年,也可能終這一生都沒有出現,輪空一世,在下一世再出現。<br /><br />  由於這種歷程,全然在人類的知識範圍之外,所以根本無法說得出具體的細節來,只是在原則上確知有這等情形的存在。<br /><br />  這是第一個可能,這種可能,簡言之可以稱為夙有慧根,早有根基,如今得到的,是早已擁有的,只不過隨著生命形式的轉換而稍作變更。<br /><br />  第二類可能是:前生並沒有積累這樣的神通,但是在今世的修為之中,取得了這樣的成就。<br /><br />  任何事都有一個開始,就算是前生,再前生……取得的成果,在取得成果的一剎那,也自然是首次獲得神通。這一類的情形,是「開始在今生」。<br /><br />  用這兩類情形,來看陳果齊上師,他是屬於哪一類的呢?不能憑空論定,需要看他是怎麼開始:他是怎麼有第一次行使佛法的機會的。<br /><br />  過程極有趣,但要稍為拉遠一點,從頭說起。<br /><br />  而這一部分,自信比較明白地說明了身體(皮相)和精神(內容)的關係,指出何者重要,是主;何者次要,是賓。<br /><br />  明白了這種關係,對了解本書後面,討論陳果齊的種種行為的那一部分,大有幫助。<br /><br />  在那一部分之中,有許多針對陳果齊的指責、詬病,也可以迎刃而解了。自然,那是後話。<br /><br />  世上事都有因果關係,而本書自不能例外,也要有前後呼應的聯帶關係才是。</div></body></html> in /var/www/vhosts/enjoyreadinghour.com/zh.enjoyreadinghour.com/eKatab/REST.class.php on line 799
陳果齊神秘的背後

陳果齊神秘的背後 線上小說閱讀

第五部:精神和身體(內容和皮相)



  陳果齊是怎樣的一個人?(這個問題其實不必問,但還是問了。而原因,都見以下所述。)

  再一次聲明,這本書的目的,並不是要分析陳果齊是怎樣的一個人,而是探討他何以能運用超自然的力量,及從許多實例上,看在他身上發揮的超自然力量究竟能造成什麼樣的結果。當然,最好,也能探索到這種超自然力量的來龍去脈。

  退一步說,要研究陳果齊這個人,也要著重於他在具有這種能力之後的抱負、理想等等。

  但是,既然超自然力量,是通過了他這個人而發揮出來的,也多少要對他這個人,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這種所謂「了解」,就如同一般人的「簡單的履歷」,例如何年何月出生,父母何人,藉貫何處,等等。

  雖然我相信陳果齊如何能施行超自然力量的能力,並不來自他父母的遺傳因子,而另有原因(這一點十分重要,放在後面討論),但他的身體,總是和常人一樣,是由父母而來的。

  陳果齊的簡歷,我抄兩段介紹文字。兩段文字,有些重複,但也不妨,可以加深認識。

  第一段刊在「佛法無邊」一書的封底。該書的內容,記述種種超自然力量的奇行,一九八七年八月,由明窗出版社出版。

  封底的作者簡介如下:

  「陳果齊,原名陳漢榮,在警界服務十九年,屢獲高級榮譽獎。由於德佳,槍法如神,武術精湛,他被委任為前港督戴麟趾的隨身保鏢。但他的傳奇故事,卻始於皈依佛法之後。」(註:「皈依」兩字,照排。佛家語,身心歸向而依俯之,謂之「皈依」。「皈」與「歸」同,故亦稱「歸依」。至於「皈」字,竟連「中文大辭典」中也查不到。)

  「陳果齊是抗日將軍陳任之的兒子,自少(註:小)愛聽佛教大師說話,後來家道中落,當上了警察,在當差的近二十年中,遇過無數難以解釋的怪事,目睹不少不合理的事情,促使他決心廣開法門,藉佛法普渡眾生。由於有此心願,他甘於放棄『長糧』,提早退休,全身投入佛教,為善男信女息災解劫。後更得機緣,獲密宗大師真傳上乘密法。」

  「簡介」的這一段,有趣的是,「當上了警察」和「家道中落」其實並無必然的關係,而「遇過無數難以解釋的怪事」,也不必一定「當差近二十年」的人才能遇到。再其次,密法雖有派別之分,但也很難訂出何者上乘,何者低劣。

  抄寫文字,比較沉悶,所以略加意見,可當作「插科打諢」,不必認真。

  簡介的第三段:「他驅邪之法十分靈驗,『南華早報』、『明報周刊』等報章雜誌及電台均曾詳細報導,故有『摩登天師』之譽。他曾為亞洲電視主持『眾生結緣』節目,又為雜誌撰寫專欄。他輯錄驅魔個案成書,表示信者可作前鑑,不信者可作消閒。他希望藉這些真人真事說明因果報應之道,弘揚佛法,導人向善。」

  這一段簡介中值得商榷的一句是:「故有『摩登天師』之譽。」

  確然有人稱陳果齊為「摩登天師」的,但是照我看來,那並不是什麼「譽」,而是對他的一種不敬,至少是絕不全面地低估了他所能行施的超自然力量,小看了他所行的佛法。

  這是一九八七年對陳果齊的簡介。

  到了一九九一年,有點不同。

  一九九一年二月,明窗出版社出版了陳果齊的著作:「金剛經淺釋」。

  這本書,不是驅鬼實錄,而是佛學理論,用深入淺出的文字,闡釋佛學的重要經典之一「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

  我對於他這部著作,不敢說什麼,因為佛學博大精深,不是常人所能妄加斷語,所以,只引用陳上師的自傳中的一段話:

  「筆者……不敢自言是什麼大智識,謹將我所知所學,更參考各大德之譯本,綜合要理,並以現代較為白話化的文字,作出全經及每句之淺釋。」

  這本佛學理論著作,出版不久,就影響深遠,有佛學院採用作佛門弟子佛學教育之用。

  能在佛學理論上作出這樣貢獻的,又豈止「摩登天師」而已;但是這一外號在該書之後的作者簡介中,又被再次提出。

  新的簡介中,和舊的有相同處刪去之後,如下:

  「……他是顯密共修的佛法行者,並先後獲西藏著名之達聖及吐登奕生活佛灌頂賜封為密宗金剛上師,及親傳五佛寶冠及天衣,乃華裔密宗行者所鮮有的。」

  「作者在佛學方面論著甚多,一九八九年更獲美國三藩市甘迺迪大學頒發文學院榮譽學士學位。」

  兩個簡介加起來,對於陳果齊的簡歷,可以有一個梗概的了解。

  從表面現象來看,好像已很夠了。

  但,當然不夠之至,甚至連皮毛也沒有,因為這樣的簡介,未曾觸及一個最主要,最核心的問題,就是他不但弘揚佛理,而且更實際地,施行佛法。用無邊的佛的法力這種代表真正的超自然力量,對付邪惡的超自然力量。

  那就是他最特出之處。

  在這裏,雖然說他的超自然能力,來自佛法,不來自他父親的遺傳,但是他的身體總是源自他的父親,所以,除了上生與今生的修為因果外,亦遺傳著他父親的英雄意志之優良血統,而影響著日後他的不懼畏與堅強意志為人的精神信念力。故此有必要也簡介一下他的父親,陳任之。而事實上,陳任之將軍也確然是一個十分值得介紹的英雄人物。自然,將這段題外話簡之又簡。

  陳任之(一八九二──一九五六),廣東省信宜縣水口鎮陳化村人,少年時隨國父孫中山先生參加反清革命,曾與孫先生一同逃難來過香港,結果,於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運動成功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國,陳任之是當時民族革命英雄,而不是軍閥,貼身親隨國父。積功遷升,後正式升任第十師少校副團長,師長是著名的軍人蔡廷鍇將軍。在軍旅生涯之中,陳任之將軍經歷過多少戰役,如何叱咤疆場,如何在槍林彈雨之中奮勇迎敵,當然可以寫成一部傳記,但那不應該屬於本書的內容。

  一九三二年,著名的「一二八」事件,淞滬戰爭,日軍攻打上海,蔡延鍇將軍領導的十九路軍,憤起抗日,陳任之將軍也參加了這次戰役。

  這場戰役,是粵省軍人的光輝戰績。上海父老,提起說廣東語的十九路軍英勇作戰的經過,至今津津樂道。

  一九三三年,陳任之擔任十九路軍第九師少將副師長,後來在一九三九年,任第七游擊區副指揮官,一九四一年至一九四四年,曾擔任廣東曲江縣縣長。中國近代史亦對陳任之將軍有過記載。(見圖)

  陳果齊就是在那時出世的。(他排行第五,另有毅榮、志榮、世榮等兄長與福華一個姐姐,有桂榮、兆榮、達榮三個弟弟與妹妹碧紅。)

  一兩百字,就簡述了陳任之戎馬倥忽的一生,似乎太簡單了;而且,流水帳式的介紹,也很乏味。

  是的,任何人的一生,不論是大人物也好,小人物也罷,都可以濃縮為兩百來字的簡單介紹,介紹的也就是這個人的本身──是這個人的身體在一生中的行為。

  人不單有身體,還有精神。

  普通人的一生,都著重於身體,沒有精神方面的成就。只有傑出的,特異的人士,才能於在生之時,在精神方面有所發揮。

  身體生命短暫,精神生命久遠。

  問「陳果齊是怎樣的一個人」,如果只問他是怎樣的一個人,沒有意義,兩三百字的簡介,已可概括。但是探索他的精神世界,卻可以進入一個無比廣闊的天地。身體只是皮相,精神才是內容。

  就像一捲可以使人欣賞到美妙音樂的錄音帶,重要的並不是錄音帶本身(身體、皮相),而是記錄在錶音帶上的音樂(精神、內容)。

  一如昔日辛亥革命那種艱辛地要推翻不平及封建的滿清皇朝之偉大精神。這亦可說是遺傳的因子。

  世上每一個人,都有精神和身體的兩面,但是大多數人,精神面和身體面,都屬於世間。只有少數人,身體屬於世間,但是精神面卻已超越世間。

  至於何以少數人的精神面可以超越世間,進入超自然的境界,原因相當複雜深奧,但自然也可以簡化。

  簡化為兩類,我嘗試用佛法的基礎理論來歸納,因為到底,說到頭來,只要看看陳果齊上師神秘的背後,而陳上師之所以有超自然能力,他的精神面超越了世間的範畴,都是源自佛法,所以用佛法的基礎理論來看問題,比較適合。

  自然,若是其他人,也源自佛法,而具有超自然能力的,也就可以適用這種分類法。

  但如果有的人,不是源自佛法而有超自然能力的,自然不適用了。

  頗有些具有超自然能力的人,能力的泉源,來自基督教,那就不適於這種分類。因為這個分類,第一種,就和輪迴有關。

  輪迴是佛法的學說,基督教並無此說。

  所以,源自基督教的超自然能力,另有解釋──我說的「十分複雜深奧」,就是指這一點而言。

  根據佛學的基礎理論來分類,精神面超越世界,邁入了神通的境界,有兩個可能。

  第一個可能:累世積修所得。

  佛學有輪迴之說,今世為人,前世不知是什麼,再前世更不知是什麼。而不論前世是什麼,再前世是什麼,都必然有前世,再前世,再再前世……的存在。

  重要的也不是有前世,再前世……的存在,而是前世,再前世……做過些什麼,有過什麼行為。是善的修為,還是惡的造孽。

  說得再俗一些,人的一生行為,是有一盤總帳在那裏的,這一生一世,只是總帳中的一筆。

  有一個很著名的佛學小故事:

  某甲一生無風無浪,總是榮華富貴,享盡人間福,好像什麼也沒有做過,一切幸運全是從天上掉下來的。

  於是,引起了許多人的妒嫉,不憤,向得道高僧去請教,高僧閒閒地回答:「你們只看到他這輩子什麼也沒有做過,有沒有看到他上兩輩子做了些什麼?」

  前生、再前生……的行為,對這生有決定性的影響。今生修行,也是為了來生,直修到功德圓滿為止。

  也就是說,累世的修為所得的能力,會保存下來,不會隨著一個階段生命的結束而勾消。

  生命是身體,短暫,人人難免一死。

  精神是內容,永恆,可以累世積存。

  所以,具有超自然能力的人,第一種可能,是來自累世修為的積存。

  這種情形,在密宗高人之中,特別常見。活佛轉世,是眾所皆知的例子。更多的例子證實,轉世,或經過了輪迴之後,情形又可以分成兩種,第一種,是一出生就帶來了前世的靈智,有在美國西部小鎮出生的女嬰,不幾天就會說藏語的例子,很快就證明了她是一位喇嘛的轉世。

  這種情形,也有發生在普通人身上的──普通人的前生既然不具神通,轉世之後,自然也不會具神通,只是保留了前世的記憶,例子極多。

  第二種,出世之後,前世的靈智並不立即恢復,也不具前世的神通,看來和普通人一樣。但是在成長的過程之中,逐步開發,恢復靈智和神通。過程需要的時間,沒有規律,從渾渾噩噩到靈智大開,前生的神通恢復,甚至更進一步,可能是十年八載,也可能是三五十年,也可能終這一生都沒有出現,輪空一世,在下一世再出現。

  由於這種歷程,全然在人類的知識範圍之外,所以根本無法說得出具體的細節來,只是在原則上確知有這等情形的存在。

  這是第一個可能,這種可能,簡言之可以稱為夙有慧根,早有根基,如今得到的,是早已擁有的,只不過隨著生命形式的轉換而稍作變更。

  第二類可能是:前生並沒有積累這樣的神通,但是在今世的修為之中,取得了這樣的成就。

  任何事都有一個開始,就算是前生,再前生……取得的成果,在取得成果的一剎那,也自然是首次獲得神通。這一類的情形,是「開始在今生」。

  用這兩類情形,來看陳果齊上師,他是屬於哪一類的呢?不能憑空論定,需要看他是怎麼開始:他是怎麼有第一次行使佛法的機會的。

  過程極有趣,但要稍為拉遠一點,從頭說起。

  而這一部分,自信比較明白地說明了身體(皮相)和精神(內容)的關係,指出何者重要,是主;何者次要,是賓。

  明白了這種關係,對了解本書後面,討論陳果齊的種種行為的那一部分,大有幫助。

  在那一部分之中,有許多針對陳果齊的指責、詬病,也可以迎刃而解了。自然,那是後話。

  世上事都有因果關係,而本書自不能例外,也要有前後呼應的聯帶關係才是。

陳果齊神秘的背後 -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