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is_file(): File name is longer than the maximum allowed path length on this platform (4096):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1//EN" "http://www.w3.org/TR/xhtml11/DTD/xhtml11.dtd">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xml:lang="zh-TW"> <head> <title>鹿鼎記</title> <link href="stylesheet.css" type="text/css" rel="stylesheet" /> <link rel="stylesheet" type="application/vnd.adobe-page-template+xml" href="page-template.xpgt"/> </head> <body> <div> <h3>鹿鼎記</h3><br /><br />一、韋小寶這個人<br /><br /><br />  再看了之後,仍然認為「鹿鼎記」是金庸作品之中,最好的一部。認為「鹿鼎記」是最好的一部金庸小說的理由,已經在「我看」中提了出來,不再重複。<br /><br />  自然,有人同意,有人反對。<br /><br />  起初,以個人的看法來說,實在找不出何以有人認為「鹿鼎記」不是金庸小說中最好一部的原因。直到有一天,才恍然大悟。<br /><br />  那一天,在台北,有一個座談會,到會者,有大學教授、報紙編輯、作家,全是身份非常的人物,自然,也全是金庸小說的愛好者。本人儼然以「金學專家」身份參加。<br /><br />  這個「金學專家」身份,在後面敘到的一件事中,得到證實,不是自吹自擂的。<br /><br />  席間談論關於金庸小說,人人熱烈發言,一致推崇金庸武俠小說,不在話下,不必細表。等到話題轉到了「我看金庸小說」中,評「鹿鼎記」在金庸小說中佔第一位時,會場之中,立時分為兩派。<br /><br />  一派,大表贊成。<br /><br />  另一派,竭力反對。<br /><br />  有贊成,有反對,自然你一言,我一語,更加熱烈,本人聲音大而粗,搶著喝問:「不喜歡『鹿鼎記』,究竟為了甚麼,乞道其詳!」<br /><br />  立時有一位女士應聲:「韋小寶這個人那麼壞!」<br /><br />  這才如醍醐灌頂,古人有剎時悟道者,當時情形也差不多,心頭恍然,原來不喜歡「鹿鼎記」者,是因為不喜歡韋小寶這個人!<br /><br />  在這裏,可以將話題一分為二。<br /><br />  先假定韋小寶這個人,真是壞到不堪救藥的地步,任何人一見了他,就可以將他一腳踩死,不但可以不必負殺人罪,還可以得忠貞救社會獎,那也絕不能因之而否定「鹿鼎記」的地位。<br /><br />  韋小寶是書中的一個人物,這個人物是作者創造出來的,作者要人物好,人物便好,要人物壞,人物便壞。作者如果創造了一個人物,叫讀者一看就討厭,就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恨不得將他從書裏抓出來,狠狠修理一番,這正證明作者的成功,小說的成功。<br /><br />  不能因為一個小說主角的壞,而否定小說的地位,這道理再簡單也沒有了,似乎可以不必再討論。<br /><br />  值得討論的是:韋小寶這個人,壞在甚麼地方呢?<br /><br />  當時,就將這個問題提了出來。<br /><br />  韋小寶壞,壞在甚麼地方?<br /><br />  座談會的氣氛有點緊張,緊張得像法庭,要判決韋小寶究竟是好是壞。控、辯雙方,各自磨拳擦掌。<br /><br />  一仁兄首先發言,也詞正意嚴,身份若天下一十三省的武林盟主焉,曰:「他拿石灰撒人眼睛,這是下三濫的行逕!」<br /><br />  用石灰撒向人的眼睛,當然是下三濫的行逕,毫無疑問。可是,下三濫也是武林人物,而韋小寶在用石灰撒人眼睛之際,根本連下三濫也不是,只是一個小孩子,只有十二、三歲:<br /><br />  「突然大堂旁鑽出一個十二三歲的男孩,大聲道……」<br /><br />  然後,再看看當時韋小寶撒石灰的環境。<br /><br />  首先,韋小寶可以逃走:<br /><br />  「他一步一步的退出圈子。眾軍官見這個乾瘦小孩,也不知他在這裏幹什麼,誰也不加理會……心想:『我快快逃走吧,還是在這裏瞧著?茅大哥當我是好朋友,我卻悄悄逃走,可太對不起他。』」<br /><br />  當時,茅十八已受重傷,受人圍攻,情勢何等險惡!而韋小寶只是一個孩子,居然臨危不逃,單是這份氣概,已罕人能及!<br /><br />  辯至此,任何法官,皆不能判韋小寶「下三濫」的罪名了。<br /><br />  再看韋小寶出手時的情形,茅十八已到了生死關頭:<br /><br />  「史松奉了鰲拜之命……手腕一翻,便向茅十八右臂砍落,準擬卸下他一條手臂……」<br /><br />  面臨這樣重要關頭,韋小寶所參與的,根本不是武林高手決鬥,只是適逢其會,參加了一樁極嚴酷的爭鬥。一方,是代表民間反抗力量的茅十八,一方,是滿洲大官鰲拜派出來的侍衛史松。(他才是真下三濫,學了武,投靠權貴,甚麼東西!)<br /><br />  就在這樣的情形下,韋小寶撒出了石灰,救了茅十八。結果,居然還捱了茅十八一頓痛打,茅十八所以只好做江洋大盜,胡鬧一起,自有他的道理,是個下下人物。<br /><br />  韋小寶後來,故技重施,又撒了一次石灰。那時,他已久歷江湖,知道撒石灰,會為人不齒,可是:<br /><br />  「韋小寶眼見情勢越來越危急,心想今日拚了性命也要相救師父……」<br /><br />  為了救陳近南,韋小寶拚了性命下決心,大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決心,已是鮮有人能及的忠勇了!<br /><br />  韋小寶是否下三濫,應毋庸議!<br /><br />  又有一位先生,大聲控訴:「韋小寶賭錢!」<br /><br />  不知道是應該長嘆一聲,還是應該哈哈大笑。如果可以從一個人賭不賭錢而判定這個人是好或壞,那麼,世上所有人,全是壞人。<br /><br />  在這裏,不妨略提幾句。賭,其實是人的天性。賭,是一種對前途不可知,只知有機會而不能有肯定結果的一種冒險行為。不妨閉目靜思一下,人類要是沒有了這種天性,還會有進步嗎?<br /><br />  仁兄不服:「韋小寶賭錢用騙術!」<br /><br />  韋小寶賭錢,倒是經常用騙術,一上手,灌有水銀的骰子,就像老朋友一樣。韋小寶用騙術,救了王屋山的一干反清義士,也用騙術,結交了不少朋友,他在賭中用騙術,不是求贏,而是求輸,救人,這當然不是「劣跡」了。<br /><br />  仁兄仍不服:「他連自己老婆也騙,在島上和眾妻賭錢出騙術!」<br /><br />  「金學專家」的身份,受到了考驗,閉目略思,不超過一秒鐘,立時斬釘截鐵答:「沒有這件事,你記錯了!」<br /><br />  「有!」仁兄堅持。<br /><br />  「沒有!不信請問原作者。」<br /><br />  「沒有!」金庸旁答。<br /><br />  仁兄當時不服,性格真可愛,連金庸說沒有也不服,後來回去,硬是翻書來查,若干日之後再問,才承認那是對韋小寶的「誣陷」。<br /><br />  韋小寶還有甚麼劣跡呢?<br /><br />  一位女士理直氣壯:「韋小寶娶了七個老婆!」<br /><br />  這真怪,娶七個老婆是罪行乎?當然是,如果這七個老婆,全是強搶來的,那簡直是犯了滔天大罪,這種人,可以一腳踏死。<br /><br />  也當然是,這七個老婆,如果是化錢買來的,也犯了大罪,可以亂棍打死。<br /><br />  更當然是,這七個老婆如果是拐來的,也犯了大罪,該凌遲。<br /><br />  也更當然是,這七個老婆,如果其中有不是死心塌地跟他而硬留下來當老婆的,一樣犯罪,至少得受宮刑。<br /><br />  可是韋小寶的七個老婆,卻全是心甘情願跟定了他的,對韋小寶都有真摯的情意,一夫七妻,其樂融融,通吃島上的旖旎風光,求諸人間,幾不可再得,那麼韋小寶何罪之有呢?<br /><br />  韋小寶的七個妻子之中,雙兒是死心塌地,愛韋小寶之深,不必說了。曾柔在當日營帳一見,已然情絲暗牽,一直保存著三粒骰子,不知經過了多少夜相思,誰要是不讓她當韋小寶老婆,她會拚命。阿珂是拚了命追求來的,韋小寶幾次讓阿珂作自己決定的選擇,阿珂還是選了韋小寶。公主自行投懷送抱,和韋小寶「初試雲雨情」。沐劍屏的情形,和曾柔相仿。方怡和韋小寶的戀愛過程相當曲折,幾次將韋小寶害得死去活來,最後也心甘情願。<br /><br />  蘇荃的情形比較特殊,韋小寶得到蘇荃,靠了環境的幫忙,一張大床從麗春院抬出來,床上事情如何,不可深究,蘇荃就此失身。但是,蘇荃的情形,真的很值得拿出來研究一下。<br /><br />  先說蘇荃的年紀:<br /><br />  「那女的卻是個美貌少婦,看模樣只不過二十八九年紀,微微一笑,媚態橫生,艷麗無匹……」<br /><br />  再看蘇荃原來的丈夫神龍教主洪安通:<br /><br />  「年紀衰老,白鬚垂胸,臉上都是傷疤皺紋,十分醜陋。」<br /><br />  蘇荃是怎麼變成教主夫人的?她心中對這個教主夫人的感受又如何?<br /><br />  「我很久很久以前,心中就在反你了。你逼我做你妻子,從那一天起我心中就恨你入骨。」<br /><br />  唉,蘇荃被逼那一年,當只有十五六歲,正是一個少女一生之中最美好的時刻。<br /><br />  蘇荃被逼當洪安通妻子那年只有十五六歲,也有根據:<br /><br />  「洪教主這十多年修習上乘內功,早已不近女色。」<br /><br />  逼少女為妻,當然還是近女色的時候,已十多年不近,蘇荃那時不過三十歲,可知被逼時,只有十五六歲而已。<br /><br />  蘇荃和洪安通之間,也早已沒有了正常夫婦應有的性生活,蘇荃在當教主夫人的悠悠歲月中,不知經過了多少咬牙切齒的痛恨,也不知經歷了多少柔腸寸斷的苦楚。只說說人道的立場,能不同情蘇荃的,本人送他一個秤錘!<br /><br />  而她對韋小寶的感情如何呢?在經過了特殊情況之後,她懷了孕,當被逼問時,蘇荃的神情如畫:<br /><br />  「……忍不住斜眼向韋小寶瞧了一眼,臉上一陣暈紅。」<br /><br />  唉,是白痴也可以看出,那一陣暈紅,是蘇荃最美的時刻,一個女人,唯有在心頭最甜蜜之際,才能有這樣美麗的神態!<br /><br />  蘇荃在韋小寶身上找到了愛情,那是她最大的幸福。韋小寶的七個妻子,全在她們丈夫處得到愛情,那是她們最大的幸福。<br /><br />  韋小寶娶七個老婆,只要局內人心甘情願,而外人吹縐一池春水,硬要打抱不平,將七個妻子中任何一個硬拉出來,改嫁,叫她一夫一妻,被拉出來的不論是誰,都會自殺!<br /><br />  韋小寶一夫七妻,男讀者有異議者較少,女讀者有異議者極多,主張女權者尤甚。其實,那和女權、女人地位完全無關,是男女間愛情的問題。<br /><br />  愛情是沒有道理可講的,也決不能以一己的想法,強加在他人身上。若是有七個女人,硬是要跟定一個男人,旁人至多嘖嘖稱奇,不可用實際行動去反對,不然,反而破壞了他們的幸福。<br /><br />  通常來說,一個男人,能給一個女人以幸福,已經難得,若韋小寶者,真是偉大。<br /><br />  若認為男女間愛情只能在「道德」的框框中發生、進行,那無話可說,不必再作辯了。<br /><br />  座間又有人大聲疾呼:「他不學無術,全憑運氣好,居然登上了這樣高的地位!」<br /><br />  噫!韋小寶不學乎?無術乎?<br /><br />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一個人,能夠居高位,發大財,或叱咤風雲,或領袖群倫,或為文學家,或為科學家,或為運動健將,或為圍棋國手,等等。總之,一個人能成功,決非偶然的。<br /><br />  在旁人看來,有很多人的成功,是因緣際會,是運氣好,是機會來了,等等。但實際上,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有他獲致成功的因素在。<br /><br />  像韋小寶,是一個成功的人物,他給人的印象是「不學無術」。然而那只是表面的印象,認識深一層,就可以知道韋小寶不但有學,而且有術。<br /><br />  韋小寶是沒有「學」,沒有死學,而有活學,沒有表面的學,而有內在的學。他不知道「一言既出甚麼馬難追」的那隻馬究竟是甚麼馬,可是知道一言既出不可反悔的道理。這比能將「駟馬」兩字,龍飛鳳舞寫出來,得到書法冠軍而講了話又不算的人強多了吧?<br /><br />  韋小寶深通做人之道,交友之義,精嫻賭博之理,用兵之策,熟練應對之法,奉君之方。韋小寶一身全是術,這些術,少了哪一點,都無法使他爬上高位。<br /><br />  像韋小寶這樣的人物,並不是小說中的幻想人物,而是現實社會中的一種典型。古今中外的現實社會中,都有這樣的人物在。表面上看來,他大字不識,連自己名字也不會寫,可是實際上,處世應變才能之高,當機立斷決策之明,冒險時的無畏,投機時的狠勁,都是這一類型人物的本領。這類本領,知識份子是沒有的,知識份子的性格,絕大多數與這類人物恰好相反,也最容易看不起這類人物,在心中妒嫉這類人物。<br /><br />  每一個人的一生之中,都會出現無數次可以導致大成功的機緣,能不能把握這種機緣,卻要靠遇上機緣的人性格來決定。<br /><br />  再以韋小寶為例,他一生多姿多彩生活的開始,是源自茅十八帶了他進皇宮。在這一件事件上,韋小寶可以有兩個選擇:<br /><br />  「韋小寶心中閃電般轉過一個念頭:我若得了這三千兩銀賞銀子,就可替媽贖身……」<br /><br />  如果他選擇了這條路,當然不會有以後的事。三千兩賞銀,對一個窮孩子來說,已經是天文數字了,但是韋小寶並沒有選這條路。<br /><br />  韋小寶並沒有選去領賞銀的路,是由於:<br /><br />  「出賣朋友,還講甚麼江湖義氣?」<br /><br />  可是韋小寶畢竟是人,有著人性的弱點,他是金庸筆下一個真正的人,是真人,不是假人,所以他在面臨抉擇之際,不是沒有矛盾,不是勇往直前,義無反顧。和一般武俠小說中的人物,大不相同。一般武俠小說中的人物,一提到為朋友,講義氣,一定是「兩肋插刀,眉都不皺」。這樣的人物,實際上是沒有的。<br /><br />  韋小寶不是那樣的人物,他只是一個普通人,所以他才會猶豫:<br /><br />  「『倘若真有三萬兩、三十萬兩銀子的賞格,出賣朋友的事要不要做?』頗有點打不定主意。」<br /><br />  這一小段描述,真正觸及了人的靈魂、思想。每一個人都有價格的,所差別的只是數目不同。這樣的事,講穿了其實很殘酷,也很醜惡,但事實卻是如此。良家婦女往往譏笑妓女為了錢而陪男人上床,也不過是價錢問題而已,再講深一層,就沒有意思了。<br /><br />  所以,韋小寶這個人,有人性的弱點。金庸通過了靈活的文字,極其深刻地表現了人性的這種弱點。雖然韋小寶後來並沒有出賣朋友,甚至為了朋友而不惜拋棄了榮華富貴,但那也是由於他棄官而去之後,還可以極好的過日子。如果一棄官就要殺頭,或者再到妓院去做小廝,只怕他也會再一次「頗有點打不定主意」。<br /><br />  每一個人的內心,在面臨抉擇之際,都會有打不定主意的時候。這是人性的弱點。所有的道德教育,全為了糾正這種弱點而設。但是事到臨頭,是道德教育的力量大,還是人性弱點的力量大,也真難說得很。韋小寶沒有受過道德教育,反倒時時戰勝人性弱點,真是難能可貴。反觀現實世界中,多少道貌岸然之士,多少滿口仁義道德的人,暗地裏在做著甚麼?豈止是「有點打不定主意」,簡直是立定了主意,只為自己的利益著想。<br /><br />  習慣在小說中看到道德完美無缺的人當主角,一看到了一個油腔滑調,表面上不學無術的人,居然成為主角,會很不習慣。金庸敢於寫了這樣的一個人,寫了這樣的一部小說,正是他的大成功之處。<br /><br /><br />二、豐富莫名的情節<br /><br /><br />  「鹿鼎記」情節之豐富詭異,在金庸小說之中,佔第一位。<br /><br />  金庸武俠小說的優點,不在情節的曲折離奇,而在於人物性格的活現。由於寫人物成功,所以環繞在人物身邊發生的小事,都可以成為驚心動魄的事,令讀者以身處其中,關心、緊張、悲傷、歡愉。一個成功的小說人物,可以完全操縱讀者的情緒。故事情節的曲折離奇,反倒可以居其次。<br /><br />  故事情節的曲折離奇可以居其次,並不是說可以不要。事實上,金庸武俠小說的故事情節,大多曲折,不過論詭異莫測,還是以「鹿鼎記」為最。<br /><br />  「鹿鼎記」由於主角人物韋小寶,並不是一個武功超絕的人物,所以在詭異的情節上,格外難以安排。<br /><br />  武俠小說的主角,如果有一個從不會武功到武功卓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之中,就可以安排許許多多匪夷所思的情節,但是韋小寶沒有這個過程,而整部小說的情節詭異,猶在金庸其他作品之上,「鹿鼎記」能在金庸作品中排名第一,豈偶然哉!<br /><br />  金庸在寫「鹿鼎記」之初,創作意圖上,還未能脫離舊窠臼,從開始的一連串安排上,可以看得出,金庸還是有安排韋小寶變成武學高手的意圖,但是寫到了一小半之後,創作意圖改變了,覺得可以來一個大突破,開武俠小說從來未有之奇,索性讓韋小寶這個人,一直武功低微,除了「神行百變」的逃命功夫之外,只給他一柄匕首,一件背心,讓他可以保命就算數。就憑這個改變後的創作意圖,我們才能讀到像「鹿鼎記」這樣出類拔萃的武俠小說。<br /><br />  「鹿鼎記」的情節,由江洋大盜茅十八開始,開始時是平常得很,一個江洋大盜,不自量力,要和滿洲第一武士去比武。由茅十八引出了韋小寶,也未見精奇。但是一到海老公出場,就奇峰突起。<br /><br />  韋小寶混入宮中,冒充小桂子,毒瞎海老公的眼睛,這些情節,已經看得人目不暇給。及至韋小寶和康熙打架、相識,更是奇絕。<br /><br />  在韋小寶和康熙的相識過程之中,以及日後這兩個人在感情上的增長,利害上的衝突,事業上的結合,民族上的矛盾,始終貫徹全書。可是最感人的,還是兩人之間的那份感情。<br /><br />  康熙是皇帝,雄才大略,地位之高,天下第一。這樣的一個人,可以視為地位極高的成功人物的典型。這樣人物,不論他看來多麼高不可攀,但是他也是人,也一樣需要朋友。然而在這樣地位的人,也最難交朋友。圍繞在他周圍的人,恭維、阿諛唯恐不及,恭敬、戰慄就怕不夠。地位越高,財富越多,權勢越大的人,在友情這方面,就越是寂寞淒清。而康熙就是在這樣的心情之下,得到了韋小寶一個朋友,終康熙一生,不論他政績多麼輝煌,真正的朋友,也只有韋小寶一人而已。同樣的,獨臂神尼九難的武功之高,也到了極點,但真正能令她感到友情溫暖的,也只有韋小寶一人而已。<br /><br />  在韋小寶和康熙相識之後,「鹿鼎記」情節之起伏曲折,已經令人歎為觀止,這一階段,集中在海老公和太后之爭。在這裏,金庸已經伏下了「神龍教」一線。<br /><br />  連太后都可以是假的!宮闈秘事,寫到這種程度,已經至於極點。「書劍」中的乾隆是漢人,還不及這一節驚心動魄。<br /><br />  韋小寶在宮中,擒鰲拜的一節,和後來韋小寶殺鰲拜這一節,也極其重要,不但引出了天地會,使韋小寶成了天地會的香主,形成了後來主要的矛盾衝突。而且,還使莊家的寡婦感恩,引出了雙兒。雙兒和韋小寶以後的經歷,是書中的大情節,一環扣著一環,緊密之極,堪稱天衣無縫。<br /><br />  在皇宮中,韋小寶和沐劍屏、方怡發生了聯繫,這兩個人,竟然全是神龍教的人物,以致韋小寶被方怡所騙,到了神龍教的總部,真是異峰橫生,突兀之至!<br /><br />  韋小寶在皇宮中,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好幾次險死逃生,每一次都叫人心驚肉跳,絕處逢生。落在肥宮女柳燕手中,落在假太后手中,最危險的,是落在有著性虐待狂傾向的建寧公主手中,但憑著韋小寶的機智,次次都能逢凶化吉,看得人緊張得喘不過氣來之餘,又眉飛色舞。<br /><br />  建寧公主這個野性十足的人物,也奇妙之極。她心理顯然不正常,喜歡虐待人。她並不是真正的公主,是假太后毛東珠所生,父親是在五台山出了家的順治,還是神龍教的高尊者,書中也寫得甚是含糊,屬於不可深究這一類。<br /><br />  總之,她是一個身世不明的人物,但是卻在皇宮中以公主的身份生活,怪不可言。康熙將她當作政治本錢來運用,送她到雲南去嫁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可是不到雲南,她已經和韋小寶「偷試雲雨情」,見了吳應熊,竟然一刀將吳應熊閹了。情節變幻之奇,到了這一地步,真是歎為觀止了。<br /><br />  「鹿鼎記」中,韋小寶對阿珂的追求,也引出不少奇幻莫測的情節來。由阿珂,引出獨臂神尼九難,引出了吳三桂,引出了痴情的美刀王,引出了鄭克塽。而鄭克塽又和天地會陳近南發生千絲萬縷的關係,錯綜複雜,簡直無法作最簡單的敘述,但是原文條理分明,絲毫不亂。若有誰告訴本人,當世小說作者之中,還有誰再像金庸那樣處理如此複雜曲折情節的本領者,本人請他喝酒。<br /><br />  以上所舉,已經是曲折離奇之極,但還只不過是「鹿鼎記」曲折情節中的開始。到「神龍教」,到俄國公主蘇菲亞的出現,到韋小寶和帝俄談判、打仗,再上溯順治在五台山出家,董鄂妃的離奇慘死,又環繞神龍教的內爭,麗春院之中的政治風浪和大床上的「糊塗帳」,再到天地會和康熙之爭,韋小寶處在夾縫之中,再到天地會中的奸細,真是一個浪頭接一個浪頭,一絲一毫的冷場都沒有,每一個高潮,都可以看得人如痴如醉。包括的範圍之廣,描寫的人物之多,牽涉的故事之繁,有關的情節之奇,構成了「鹿鼎記」這部奇書。<br /><br />  「鹿鼎記」在金庸作品中可以排名第一,絕非偶然!<br /><br /><br />三、武功描述<br /><br /><br />  別以為「鹿鼎記」中的主要人物康熙、韋小寶武功平常,就沒有了出色的武功描述。「鹿鼎記」和其它武俠小說不同處,並不是少了武功描述,而是多了其餘的構想和情節。例如歷史事件的想像,政治變幻的無情,官場的百態,等等,所以「鹿鼎記」的地位,在金庸別的作品之上。<br /><br />  「鹿鼎記」中,誰的武功最高?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之中,很容易找出一個武功最高的人物來。如「射鵰」中的郭靖,「神鵰」中的楊過,「笑傲」中的令狐冲,「倚天」中的張無忌。但在「鹿鼎記」中,卻很難找出一個這樣的人物來。<br /><br />  在「鹿鼎記」中,武功高強的人物有獨臂神尼九難,有神龍教主洪安通,有天地會的陳近南,有少林寺的高僧,有神拳無敵歸辛樹,還有自「碧血劍」中延續下來的何惕守,西藏的桑結喇嘛等等。<br /><br />  最妙的是,其中有一個高手,作為驚天動地,武功罕有敵手,可是卻是一個白痴,那是歸辛樹、歸二娘的兒子歸鍾。<br /><br />  這些高手之中,誰的武功最高?無可奉告,因為各有各的能耐,但是高手始終未曾正面對敵過,也未曾有「華山論劍」這樣的機會,給他們一較高下,所以究竟誰武功最高,也只好各論各是。<br /><br />  照全書看來,這眾多高手之中,武功最高的應該是獨臂神尼九難。<br /><br />  提起獨臂神尼這個人,在武俠小說之中,大大有名,倒不是金庸首次將之收入武俠小說之中。這位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的女兒,長平公主,自從被她父親砍掉了一條胳膊之後,就成了武俠小說中的熱門人物。<br /><br />  最著名的有關她的記述,是「明清八大俠」。明清八大俠中,有不少大家耳熟能詳的武俠人物,如白泰官、如甘鳳池、如呂四娘,一共有八個人,年紀、資格最老的一個是了因禪師,這個了因禪師,是一個叛徒。明清八大俠,全是獨臂神尼的徒弟。<br /><br />  獨臂神尼的武功是從哪裏來的,也不可考,只知道她斷臂,自宮中逃出來,忽然再出現,就成了武林高手,以前寫小說的人,對於她何以能在兵荒馬亂之中,斷了手臂,受了重傷,竟能不死,還收了一個和尚做徒弟,不倫不類之至,也未有交代。<br /><br />  金庸早在「碧血劍」之中,就已經寫過這位公主,但落墨不多,寫她在江湖上胡鬧,又在深宮描繪袁承志的像,表現了一些少女情懷。到了「鹿鼎記」之中,武功非凡,已是絕頂高手,偷了吳三桂的女兒,做了不少事。<br /><br />  金庸完全沒有採用明清八大俠的事,連提都沒有提。這是金庸的聰明之處。反正所謂明清八大俠,也是人創造出來的人物,他人既然可以創造,自己為甚麼不能?何必去拾人餘唾?<br /><br />  九難在「鹿鼎記」中,出手不多,第一次出現,是行刺康熙,讀來驚心動魄,如迅雷不及掩耳:<br /><br />  「……那人左手長袖一振,一股強勁已極的厲風激盪出去,多隆等七八人站立不穩,同時向後摔出去。」<br /><br />  接著是:<br /><br />  「少林寺澄字輩的僧人武功修為何等了得,各施絕技,可是眾僧的虎爪功、龍爪手、拈花擒拿手、擒龍功等等,卻也沒能抓住了他。眾僧大駭之下,都是心念一閃:『天下有如此人物……』」<br /><br />  「天下有如此人物!」出自武林泰山北斗,少林寺眾高僧之口,那自然是非同小可。<br /><br />  九難行刺康熙不成,抓了韋小寶就走,眾人追趕不上,這是極其驚險的一段情節,可是接下來,妙筆生花,出人意表,韋小寶發現抓走他的是尼姑而不是和尚!<br /><br />  「韋小寶心中一喜:尼姑總比和尚好說話些。」<br /><br />  尼姑何以會比和尚好說話,這個問題,普天下沒有人回答得出,連金庸也回答不出。而事實上,尼姑也沒有道理總比和尚好說話。這樣一句話,來小結一段驚險絕倫的情節,又突兀,又具有奇趣。<br /><br />  其所以特地舉出這一個例子來,是因為「鹿鼎記」一書,通篇的寫法,大多類此,將驚險緊張和佻皮輕鬆,揉和在一起,將歷史事實和創作混在一塊,一會兒莊嚴肅穆,一會兒嘻皮笑臉,隨心所欲,不受拘束。金庸在寫「鹿鼎記」的時候,「武功已臻化境」,可以不受拘泥了,所以不但娛樂讀者,也娛樂自己。<br /><br />  正因為「鹿鼎記」的筆法如此,所以看「鹿鼎記」的人,千萬不可執著,一執著,就上了作者的當,也就完全不能領略「鹿鼎記」的好處了。<br /><br />  九難和桑結喇嘛,也有一場大戰,這場大戰,由於韋小寶的偷襲而告終結,倒並沒甚麼特別之處。<br /><br />  精彩的武功描述,是神龍教主洪安通和夫人的「美人三招」和「英雄三招」。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之中,武的描述,當然是精彩部分,但是最精彩的招式,還是「美人三招」和「英雄三招」。<br /><br />  降龍十八掌當然精彩,但,「亢龍有悔」是甚麼樣子的?如何使法?<br /><br />  玉女劍法只是「輕逸飄蕩」,一劍一招如何使法?<br /><br />  七十二路空明拳又是怎樣的?<br /><br />  獨孤九式的動作如何?<br /><br />  都不能具體地回答得出來。<br /><br />  由於武俠小說作者本身都不是武術專家,金庸也不是,所以武功方面,誇張來寫,具體動作如何,不可深究,只知其威力過人就是。<br /><br />  然而「美人三招」卻是全然有根有據,每一個動作都有細節描述,可以照著做出來的。<br /><br />  真不知當時金庸是如何想出來的,據說巴爾扎克寫到高老頭臨死之際,真有死的感覺,那麼,金庸寫到「美人三招」和「英雄三招」之際,一定也曾照所寫的動作比劃過,不知道當時是否有人在旁看到?若能看到金庸手比足劃,也是一大奇觀。<br /><br />  這三招的第一招是「貴妃回眸」:<br /><br />  「洪教主……緩步走近,突然間左手一伸,抓住夫人的後領,將她身子提在半空……洪夫人身子一側,反過身來,雙手摟住教主的頭頸,右手……握住了匕首,對準教主的後心。」<br /><br />  以後,每一招,都有極詳盡的動作描寫,而且寫得合情合理,真正可以做得出,學得會,其中的詳細描述,請看原著,不再抄書。<br /><br />  「美人三招」和「英雄三招」,後來曾經韋小寶反覆使用,可是韋小寶根本沒有學會,使出來總是不對勁,部位力道,全然拿捏不準。但由於這六招攻敵之不備,攻敵之要害,每一招都是在被敵所制的危急情形下發揮作用,反敗為勝,所以縱使用得不好,武學的道理還在,總還多少有點用處。<br /><br />  讀者要注意的是:「美人三招」和「英雄三招」,其實不是洪安通和蘇荃所創,是金庸創造的。金庸會武功嗎?肯定不會。為了避免數百十年後,後世看了這六招再來爭論這個問題,再說一次,金庸本身,肯定不會武術。但為了寫這六招,相信一定看了極多的參考書。「美人三招」之中,就有柔道的基本法則在。<br /><br />  「鹿鼎記」中和武功方面有關的,還有幾件相當奇妙的東西。其一是刀槍不入的背心,一共是兩件,作用如同「射鵰」中桃花島鎮島之寶軟猬甲。背心一共有兩件,其色黝黑,究竟是甚麼質地,也不得而知。背心的作用甚大,沒有它,韋小寶死了不止一次,「鹿鼎記」也寫不下去了。<br /><br />  其二是一柄鋒利無比的匕首,和背心一樣,也是鰲拜家中找出來的,作用也極大,沒有它,「鹿鼎記」也寫不下去。<br /><br />  這一件背心,一柄匕首,起著「神仙」的作用。本來,在武俠小說中,這種東西相當普通,但出現在像「鹿鼎記」這樣出類拔萃的小說之中,應該算是敗筆。<br /><br />  曾經想過,是不是可以用別的物事、事件來代替。應該可以,本人自然想不出,金庸應該可以想得出。<br /><br />  其三,是「化屍粉」。「化屍粉」也是武俠小說中的常客,可是究竟是甚麼玩意,誰也說不上來,在「鹿鼎記」中作用也甚大,是韋小寶的三大法寶之一。<br /><br /><br />四、人物<br /><br /><br />  在「我看金庸小說」中,寫「鹿鼎記」的人物部分,極其簡單,有許多提也未曾提及,在這裏,可以略作補充。<br /><br /><br />  美刀王胡逸之:<br /><br /><br />  這位胡先生,是金庸小說中最為奇怪的一個人物,也是在金庸小說中獨一無二的人物,在其他小說之中,找不到同樣的例子,甚至連影子,也找不到。<br /><br />  這位胡先生外號人稱「美刀王」,「名聞四海、風流倜儻」。但「名聞四海」是實,「風流倜儻」肯定是浪得虛名。或許他年輕時貌相英俊,但風流恐怕未必。<br /><br />  大凡來說,風流人物,未必專情,但是胡先生之專情,卻已到了駭人聽聞的地步,可以說是古今中外第一情痴。能和「古今中外第一大漢奸」、「古今中外第一大反賊」等並列而無愧。<br /><br />  胡逸之先生,只不過「無意之中見了陳圓圓一眼」,從此便「神魂顛倒,不能自拔」。<br /><br />  他「不能自拔」到甚麼程度呢?二十三年,陳圓圓女士到那裏,必就跟到哪裏。二十三年來,和陳女士講了四十九句話。這四十九句話中,可以肯定絕不會有「我好愛你」在內,至多不過是「今天天氣」而已。<br /><br />  而胡逸之對陳圓圓的這種情意,別說韋小寶不了解,只怕世上濁男子,也沒有一個了解的:<br /><br />  「我對陳圓圓的情意,這一生一世,決計不會伸一隻手指,碰到她一片衣角……」<br /><br />  北方話說:那圖甚麼許呢?<br /><br />  胡逸之對陳圓圓的情意,是全然無可解釋的,說他痴,他又清醒,說他清醒,他又痴。胡逸之的愛情觀,令我輩不但想碰所愛的人衣角,而且想將所愛的人摟在懷中,盡情親熱的男人,不知是羞是愧,是哭是笑才好。<br /><br />  承認胡逸之清,清得無處染塵,是上上人物。<br /><br />  但如果普天下男子,全像胡逸之那樣,對待自己愛之已極的人,連衣角也不去碰一下,那只怕世上女人要起來造反了。<br /><br />  胡逸之根本不懂女人,其笨如豬,又是下下人物了。<br /><br />  胡逸之的愛陳圓圓,在書中,和韋小寶的愛阿珂,其實是作者有意安排的一個強烈對比。<br /><br />  韋小寶追求阿珂,用盡手段,非達到娶阿珂作老婆的目的不可,胡逸之則全然相反。<br /><br />  如果有人說,胡逸之高尚、道德、君子;韋小寶下流、無恥、流氓,那倒要請問,被這兩人所愛的對象,是遇到了誰更幸福快樂?天下女子,若是生理、心理正常者,只怕皆就流氓而遠君子吧?<br /><br />  在胡逸之和韋小寶的對比上,也可以看出去掉了對他們兩人的形容詞之後,誰更可愛一些。<br /><br /><br />  兵部尚書明珠:<br /><br /><br />  「鹿鼎記」中寫了許多官場百態,為官之道,可以以兵部尚書明珠為代表。康熙召集群臣,商議撤藩,各人意見不一,這個深諳做官之道的明珠的發言,精采絕倫,可以作為厚黑學的另一章,這段發言,請看原著,相當長,約有五百字。<br /><br />  明珠發言之精彩,是因為他深懂得當皇帝者的心理。天下皇帝,再英明,如康熙,已經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四百多個皇帝之中的頭挑人才了,但一樣是自以為是,喜歡聽阿諛之詞,自以為「天縱英明」的。明珠應對發言,摸準了他的心理,連韋小寶聽了,也不禁感嘆:「滿朝文武,做官的本事誰也及不上這個傢伙!」<br /><br />  這個人物,在「鹿鼎記」中,無足輕重,其所以將之提出來,是藉此可以看到金庸在寫「鹿鼎記」時,處處不忘調侃世情的一種筆法。<br /><br />  「再看」之後,「鹿鼎記」是金庸小說中最好的一部,信念益堅。<br /><br /><br />五、大床春光<br /><br /><br />  「鹿鼎記」中,最有趣,最春光無限的一段,是在揚州麗春院的大床上。韋小寶當了欽差,衣錦還鄉,剛好阿珂來了,方怡來了,沐劍屏來了,蘇荃來了……韋小寶的七個老婆,全被韋小寶抱到了床上,而韋小寶則:<br /><br />  「大叫一聲,自錦被中鑽了進去。」<br /><br />  這一「鑽了進去」的結果是,洪教主夫人蘇荃懷了孕,引致後來在神龍島上,東窗事發,韋小寶幾乎喪命。<br /><br />  這一段,在舊作之中,寫得十分含糊,「大叫一聲,自錦被中鑽進去」之後,就沒有了下文,接下來,就是大床從麗春院中抬了出來。讀者每引以為憾,不知其間精采過程如何。<br /><br />  而且,如果其間的時距太短,似乎也不能令得兩個女人懷孕。<br /><br />  這次寫「再看」,答應出版社,年底之前,一定交稿。恰好有事來台北,寫了三萬字,還有五萬字,是在台北寫的。金庸特托沈登恩先生將「鹿鼎記」的修訂本的有關這一段,影印帶來,作為參考。<br /><br />  修訂了之後,還是沒有細寫──當然不能細寫,要是細寫起來,可以寫一本「新肉蒲團」,但在時距方面,有了訂正:<br /><br />  「胡天胡帝,也不知過了多少時候,桌上蠟燭,點到盡頭,屋中漆黑一團……」<br /><br />  蠟燭就算從一半點起,點到盡頭,也可以超過一小時,何況「點到盡頭」之後,「漆黑一團」,正是又不知過了多久!床上七個女子,真是任由韋小寶風流快活,「為人若此,庶幾近矣」,天下男人,羨煞妒煞!<br /><br />  這一段,不但春光旖旎,連筆觸也是極風趣,在金庸所有小說之中,可以說第一。<br /><br />  金庸小說之中,風趣的文字極多,是金庸小說的一大特色之一,很簡單的對白文字,但其上文下義一聯結起來,再和講話的人身份一配合,可以看得讀者忍不住哈哈大笑,輕鬆有趣,莫此為甚。可以說任何用中文寫作的小說中,都找不到像金庸小說中這樣輕鬆滑稽的文字,而這一類文字,由於「鹿鼎記」中有韋小寶這樣的一個人物在,所以也特別多,這也是「鹿鼎記」成為古今中外第一好小說的因素之一。<br /><br />  一九八〇、十二、十八、台北,林肯大廈</div></body></html> in /var/www/vhosts/enjoyreadinghour.com/zh.enjoyreadinghour.com/eKatab/REST.class.php on line 799
再看金庸小說

再看金庸小說 線上小說閱讀

鹿鼎記



一、韋小寶這個人


  再看了之後,仍然認為「鹿鼎記」是金庸作品之中,最好的一部。認為「鹿鼎記」是最好的一部金庸小說的理由,已經在「我看」中提了出來,不再重複。

  自然,有人同意,有人反對。

  起初,以個人的看法來說,實在找不出何以有人認為「鹿鼎記」不是金庸小說中最好一部的原因。直到有一天,才恍然大悟。

  那一天,在台北,有一個座談會,到會者,有大學教授、報紙編輯、作家,全是身份非常的人物,自然,也全是金庸小說的愛好者。本人儼然以「金學專家」身份參加。

  這個「金學專家」身份,在後面敘到的一件事中,得到證實,不是自吹自擂的。

  席間談論關於金庸小說,人人熱烈發言,一致推崇金庸武俠小說,不在話下,不必細表。等到話題轉到了「我看金庸小說」中,評「鹿鼎記」在金庸小說中佔第一位時,會場之中,立時分為兩派。

  一派,大表贊成。

  另一派,竭力反對。

  有贊成,有反對,自然你一言,我一語,更加熱烈,本人聲音大而粗,搶著喝問:「不喜歡『鹿鼎記』,究竟為了甚麼,乞道其詳!」

  立時有一位女士應聲:「韋小寶這個人那麼壞!」

  這才如醍醐灌頂,古人有剎時悟道者,當時情形也差不多,心頭恍然,原來不喜歡「鹿鼎記」者,是因為不喜歡韋小寶這個人!

  在這裏,可以將話題一分為二。

  先假定韋小寶這個人,真是壞到不堪救藥的地步,任何人一見了他,就可以將他一腳踩死,不但可以不必負殺人罪,還可以得忠貞救社會獎,那也絕不能因之而否定「鹿鼎記」的地位。

  韋小寶是書中的一個人物,這個人物是作者創造出來的,作者要人物好,人物便好,要人物壞,人物便壞。作者如果創造了一個人物,叫讀者一看就討厭,就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恨不得將他從書裏抓出來,狠狠修理一番,這正證明作者的成功,小說的成功。

  不能因為一個小說主角的壞,而否定小說的地位,這道理再簡單也沒有了,似乎可以不必再討論。

  值得討論的是:韋小寶這個人,壞在甚麼地方呢?

  當時,就將這個問題提了出來。

  韋小寶壞,壞在甚麼地方?

  座談會的氣氛有點緊張,緊張得像法庭,要判決韋小寶究竟是好是壞。控、辯雙方,各自磨拳擦掌。

  一仁兄首先發言,也詞正意嚴,身份若天下一十三省的武林盟主焉,曰:「他拿石灰撒人眼睛,這是下三濫的行逕!」

  用石灰撒向人的眼睛,當然是下三濫的行逕,毫無疑問。可是,下三濫也是武林人物,而韋小寶在用石灰撒人眼睛之際,根本連下三濫也不是,只是一個小孩子,只有十二、三歲:

  「突然大堂旁鑽出一個十二三歲的男孩,大聲道……」

  然後,再看看當時韋小寶撒石灰的環境。

  首先,韋小寶可以逃走:

  「他一步一步的退出圈子。眾軍官見這個乾瘦小孩,也不知他在這裏幹什麼,誰也不加理會……心想:『我快快逃走吧,還是在這裏瞧著?茅大哥當我是好朋友,我卻悄悄逃走,可太對不起他。』」

  當時,茅十八已受重傷,受人圍攻,情勢何等險惡!而韋小寶只是一個孩子,居然臨危不逃,單是這份氣概,已罕人能及!

  辯至此,任何法官,皆不能判韋小寶「下三濫」的罪名了。

  再看韋小寶出手時的情形,茅十八已到了生死關頭:

  「史松奉了鰲拜之命……手腕一翻,便向茅十八右臂砍落,準擬卸下他一條手臂……」

  面臨這樣重要關頭,韋小寶所參與的,根本不是武林高手決鬥,只是適逢其會,參加了一樁極嚴酷的爭鬥。一方,是代表民間反抗力量的茅十八,一方,是滿洲大官鰲拜派出來的侍衛史松。(他才是真下三濫,學了武,投靠權貴,甚麼東西!)

  就在這樣的情形下,韋小寶撒出了石灰,救了茅十八。結果,居然還捱了茅十八一頓痛打,茅十八所以只好做江洋大盜,胡鬧一起,自有他的道理,是個下下人物。

  韋小寶後來,故技重施,又撒了一次石灰。那時,他已久歷江湖,知道撒石灰,會為人不齒,可是:

  「韋小寶眼見情勢越來越危急,心想今日拚了性命也要相救師父……」

  為了救陳近南,韋小寶拚了性命下決心,大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決心,已是鮮有人能及的忠勇了!

  韋小寶是否下三濫,應毋庸議!

  又有一位先生,大聲控訴:「韋小寶賭錢!」

  不知道是應該長嘆一聲,還是應該哈哈大笑。如果可以從一個人賭不賭錢而判定這個人是好或壞,那麼,世上所有人,全是壞人。

  在這裏,不妨略提幾句。賭,其實是人的天性。賭,是一種對前途不可知,只知有機會而不能有肯定結果的一種冒險行為。不妨閉目靜思一下,人類要是沒有了這種天性,還會有進步嗎?

  仁兄不服:「韋小寶賭錢用騙術!」

  韋小寶賭錢,倒是經常用騙術,一上手,灌有水銀的骰子,就像老朋友一樣。韋小寶用騙術,救了王屋山的一干反清義士,也用騙術,結交了不少朋友,他在賭中用騙術,不是求贏,而是求輸,救人,這當然不是「劣跡」了。

  仁兄仍不服:「他連自己老婆也騙,在島上和眾妻賭錢出騙術!」

  「金學專家」的身份,受到了考驗,閉目略思,不超過一秒鐘,立時斬釘截鐵答:「沒有這件事,你記錯了!」

  「有!」仁兄堅持。

  「沒有!不信請問原作者。」

  「沒有!」金庸旁答。

  仁兄當時不服,性格真可愛,連金庸說沒有也不服,後來回去,硬是翻書來查,若干日之後再問,才承認那是對韋小寶的「誣陷」。

  韋小寶還有甚麼劣跡呢?

  一位女士理直氣壯:「韋小寶娶了七個老婆!」

  這真怪,娶七個老婆是罪行乎?當然是,如果這七個老婆,全是強搶來的,那簡直是犯了滔天大罪,這種人,可以一腳踏死。

  也當然是,這七個老婆,如果是化錢買來的,也犯了大罪,可以亂棍打死。

  更當然是,這七個老婆如果是拐來的,也犯了大罪,該凌遲。

  也更當然是,這七個老婆,如果其中有不是死心塌地跟他而硬留下來當老婆的,一樣犯罪,至少得受宮刑。

  可是韋小寶的七個老婆,卻全是心甘情願跟定了他的,對韋小寶都有真摯的情意,一夫七妻,其樂融融,通吃島上的旖旎風光,求諸人間,幾不可再得,那麼韋小寶何罪之有呢?

  韋小寶的七個妻子之中,雙兒是死心塌地,愛韋小寶之深,不必說了。曾柔在當日營帳一見,已然情絲暗牽,一直保存著三粒骰子,不知經過了多少夜相思,誰要是不讓她當韋小寶老婆,她會拚命。阿珂是拚了命追求來的,韋小寶幾次讓阿珂作自己決定的選擇,阿珂還是選了韋小寶。公主自行投懷送抱,和韋小寶「初試雲雨情」。沐劍屏的情形,和曾柔相仿。方怡和韋小寶的戀愛過程相當曲折,幾次將韋小寶害得死去活來,最後也心甘情願。

  蘇荃的情形比較特殊,韋小寶得到蘇荃,靠了環境的幫忙,一張大床從麗春院抬出來,床上事情如何,不可深究,蘇荃就此失身。但是,蘇荃的情形,真的很值得拿出來研究一下。

  先說蘇荃的年紀:

  「那女的卻是個美貌少婦,看模樣只不過二十八九年紀,微微一笑,媚態橫生,艷麗無匹……」

  再看蘇荃原來的丈夫神龍教主洪安通:

  「年紀衰老,白鬚垂胸,臉上都是傷疤皺紋,十分醜陋。」

  蘇荃是怎麼變成教主夫人的?她心中對這個教主夫人的感受又如何?

  「我很久很久以前,心中就在反你了。你逼我做你妻子,從那一天起我心中就恨你入骨。」

  唉,蘇荃被逼那一年,當只有十五六歲,正是一個少女一生之中最美好的時刻。

  蘇荃被逼當洪安通妻子那年只有十五六歲,也有根據:

  「洪教主這十多年修習上乘內功,早已不近女色。」

  逼少女為妻,當然還是近女色的時候,已十多年不近,蘇荃那時不過三十歲,可知被逼時,只有十五六歲而已。

  蘇荃和洪安通之間,也早已沒有了正常夫婦應有的性生活,蘇荃在當教主夫人的悠悠歲月中,不知經過了多少咬牙切齒的痛恨,也不知經歷了多少柔腸寸斷的苦楚。只說說人道的立場,能不同情蘇荃的,本人送他一個秤錘!

  而她對韋小寶的感情如何呢?在經過了特殊情況之後,她懷了孕,當被逼問時,蘇荃的神情如畫:

  「……忍不住斜眼向韋小寶瞧了一眼,臉上一陣暈紅。」

  唉,是白痴也可以看出,那一陣暈紅,是蘇荃最美的時刻,一個女人,唯有在心頭最甜蜜之際,才能有這樣美麗的神態!

  蘇荃在韋小寶身上找到了愛情,那是她最大的幸福。韋小寶的七個妻子,全在她們丈夫處得到愛情,那是她們最大的幸福。

  韋小寶娶七個老婆,只要局內人心甘情願,而外人吹縐一池春水,硬要打抱不平,將七個妻子中任何一個硬拉出來,改嫁,叫她一夫一妻,被拉出來的不論是誰,都會自殺!

  韋小寶一夫七妻,男讀者有異議者較少,女讀者有異議者極多,主張女權者尤甚。其實,那和女權、女人地位完全無關,是男女間愛情的問題。

  愛情是沒有道理可講的,也決不能以一己的想法,強加在他人身上。若是有七個女人,硬是要跟定一個男人,旁人至多嘖嘖稱奇,不可用實際行動去反對,不然,反而破壞了他們的幸福。

  通常來說,一個男人,能給一個女人以幸福,已經難得,若韋小寶者,真是偉大。

  若認為男女間愛情只能在「道德」的框框中發生、進行,那無話可說,不必再作辯了。

  座間又有人大聲疾呼:「他不學無術,全憑運氣好,居然登上了這樣高的地位!」

  噫!韋小寶不學乎?無術乎?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一個人,能夠居高位,發大財,或叱咤風雲,或領袖群倫,或為文學家,或為科學家,或為運動健將,或為圍棋國手,等等。總之,一個人能成功,決非偶然的。

  在旁人看來,有很多人的成功,是因緣際會,是運氣好,是機會來了,等等。但實際上,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有他獲致成功的因素在。

  像韋小寶,是一個成功的人物,他給人的印象是「不學無術」。然而那只是表面的印象,認識深一層,就可以知道韋小寶不但有學,而且有術。

  韋小寶是沒有「學」,沒有死學,而有活學,沒有表面的學,而有內在的學。他不知道「一言既出甚麼馬難追」的那隻馬究竟是甚麼馬,可是知道一言既出不可反悔的道理。這比能將「駟馬」兩字,龍飛鳳舞寫出來,得到書法冠軍而講了話又不算的人強多了吧?

  韋小寶深通做人之道,交友之義,精嫻賭博之理,用兵之策,熟練應對之法,奉君之方。韋小寶一身全是術,這些術,少了哪一點,都無法使他爬上高位。

  像韋小寶這樣的人物,並不是小說中的幻想人物,而是現實社會中的一種典型。古今中外的現實社會中,都有這樣的人物在。表面上看來,他大字不識,連自己名字也不會寫,可是實際上,處世應變才能之高,當機立斷決策之明,冒險時的無畏,投機時的狠勁,都是這一類型人物的本領。這類本領,知識份子是沒有的,知識份子的性格,絕大多數與這類人物恰好相反,也最容易看不起這類人物,在心中妒嫉這類人物。

  每一個人的一生之中,都會出現無數次可以導致大成功的機緣,能不能把握這種機緣,卻要靠遇上機緣的人性格來決定。

  再以韋小寶為例,他一生多姿多彩生活的開始,是源自茅十八帶了他進皇宮。在這一件事件上,韋小寶可以有兩個選擇:

  「韋小寶心中閃電般轉過一個念頭:我若得了這三千兩銀賞銀子,就可替媽贖身……」

  如果他選擇了這條路,當然不會有以後的事。三千兩賞銀,對一個窮孩子來說,已經是天文數字了,但是韋小寶並沒有選這條路。

  韋小寶並沒有選去領賞銀的路,是由於:

  「出賣朋友,還講甚麼江湖義氣?」

  可是韋小寶畢竟是人,有著人性的弱點,他是金庸筆下一個真正的人,是真人,不是假人,所以他在面臨抉擇之際,不是沒有矛盾,不是勇往直前,義無反顧。和一般武俠小說中的人物,大不相同。一般武俠小說中的人物,一提到為朋友,講義氣,一定是「兩肋插刀,眉都不皺」。這樣的人物,實際上是沒有的。

  韋小寶不是那樣的人物,他只是一個普通人,所以他才會猶豫:

  「『倘若真有三萬兩、三十萬兩銀子的賞格,出賣朋友的事要不要做?』頗有點打不定主意。」

  這一小段描述,真正觸及了人的靈魂、思想。每一個人都有價格的,所差別的只是數目不同。這樣的事,講穿了其實很殘酷,也很醜惡,但事實卻是如此。良家婦女往往譏笑妓女為了錢而陪男人上床,也不過是價錢問題而已,再講深一層,就沒有意思了。

  所以,韋小寶這個人,有人性的弱點。金庸通過了靈活的文字,極其深刻地表現了人性的這種弱點。雖然韋小寶後來並沒有出賣朋友,甚至為了朋友而不惜拋棄了榮華富貴,但那也是由於他棄官而去之後,還可以極好的過日子。如果一棄官就要殺頭,或者再到妓院去做小廝,只怕他也會再一次「頗有點打不定主意」。

  每一個人的內心,在面臨抉擇之際,都會有打不定主意的時候。這是人性的弱點。所有的道德教育,全為了糾正這種弱點而設。但是事到臨頭,是道德教育的力量大,還是人性弱點的力量大,也真難說得很。韋小寶沒有受過道德教育,反倒時時戰勝人性弱點,真是難能可貴。反觀現實世界中,多少道貌岸然之士,多少滿口仁義道德的人,暗地裏在做著甚麼?豈止是「有點打不定主意」,簡直是立定了主意,只為自己的利益著想。

  習慣在小說中看到道德完美無缺的人當主角,一看到了一個油腔滑調,表面上不學無術的人,居然成為主角,會很不習慣。金庸敢於寫了這樣的一個人,寫了這樣的一部小說,正是他的大成功之處。


二、豐富莫名的情節


  「鹿鼎記」情節之豐富詭異,在金庸小說之中,佔第一位。

  金庸武俠小說的優點,不在情節的曲折離奇,而在於人物性格的活現。由於寫人物成功,所以環繞在人物身邊發生的小事,都可以成為驚心動魄的事,令讀者以身處其中,關心、緊張、悲傷、歡愉。一個成功的小說人物,可以完全操縱讀者的情緒。故事情節的曲折離奇,反倒可以居其次。

  故事情節的曲折離奇可以居其次,並不是說可以不要。事實上,金庸武俠小說的故事情節,大多曲折,不過論詭異莫測,還是以「鹿鼎記」為最。

  「鹿鼎記」由於主角人物韋小寶,並不是一個武功超絕的人物,所以在詭異的情節上,格外難以安排。

  武俠小說的主角,如果有一個從不會武功到武功卓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之中,就可以安排許許多多匪夷所思的情節,但是韋小寶沒有這個過程,而整部小說的情節詭異,猶在金庸其他作品之上,「鹿鼎記」能在金庸作品中排名第一,豈偶然哉!

  金庸在寫「鹿鼎記」之初,創作意圖上,還未能脫離舊窠臼,從開始的一連串安排上,可以看得出,金庸還是有安排韋小寶變成武學高手的意圖,但是寫到了一小半之後,創作意圖改變了,覺得可以來一個大突破,開武俠小說從來未有之奇,索性讓韋小寶這個人,一直武功低微,除了「神行百變」的逃命功夫之外,只給他一柄匕首,一件背心,讓他可以保命就算數。就憑這個改變後的創作意圖,我們才能讀到像「鹿鼎記」這樣出類拔萃的武俠小說。

  「鹿鼎記」的情節,由江洋大盜茅十八開始,開始時是平常得很,一個江洋大盜,不自量力,要和滿洲第一武士去比武。由茅十八引出了韋小寶,也未見精奇。但是一到海老公出場,就奇峰突起。

  韋小寶混入宮中,冒充小桂子,毒瞎海老公的眼睛,這些情節,已經看得人目不暇給。及至韋小寶和康熙打架、相識,更是奇絕。

  在韋小寶和康熙的相識過程之中,以及日後這兩個人在感情上的增長,利害上的衝突,事業上的結合,民族上的矛盾,始終貫徹全書。可是最感人的,還是兩人之間的那份感情。

  康熙是皇帝,雄才大略,地位之高,天下第一。這樣的一個人,可以視為地位極高的成功人物的典型。這樣人物,不論他看來多麼高不可攀,但是他也是人,也一樣需要朋友。然而在這樣地位的人,也最難交朋友。圍繞在他周圍的人,恭維、阿諛唯恐不及,恭敬、戰慄就怕不夠。地位越高,財富越多,權勢越大的人,在友情這方面,就越是寂寞淒清。而康熙就是在這樣的心情之下,得到了韋小寶一個朋友,終康熙一生,不論他政績多麼輝煌,真正的朋友,也只有韋小寶一人而已。同樣的,獨臂神尼九難的武功之高,也到了極點,但真正能令她感到友情溫暖的,也只有韋小寶一人而已。

  在韋小寶和康熙相識之後,「鹿鼎記」情節之起伏曲折,已經令人歎為觀止,這一階段,集中在海老公和太后之爭。在這裏,金庸已經伏下了「神龍教」一線。

  連太后都可以是假的!宮闈秘事,寫到這種程度,已經至於極點。「書劍」中的乾隆是漢人,還不及這一節驚心動魄。

  韋小寶在宮中,擒鰲拜的一節,和後來韋小寶殺鰲拜這一節,也極其重要,不但引出了天地會,使韋小寶成了天地會的香主,形成了後來主要的矛盾衝突。而且,還使莊家的寡婦感恩,引出了雙兒。雙兒和韋小寶以後的經歷,是書中的大情節,一環扣著一環,緊密之極,堪稱天衣無縫。

  在皇宮中,韋小寶和沐劍屏、方怡發生了聯繫,這兩個人,竟然全是神龍教的人物,以致韋小寶被方怡所騙,到了神龍教的總部,真是異峰橫生,突兀之至!

  韋小寶在皇宮中,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好幾次險死逃生,每一次都叫人心驚肉跳,絕處逢生。落在肥宮女柳燕手中,落在假太后手中,最危險的,是落在有著性虐待狂傾向的建寧公主手中,但憑著韋小寶的機智,次次都能逢凶化吉,看得人緊張得喘不過氣來之餘,又眉飛色舞。

  建寧公主這個野性十足的人物,也奇妙之極。她心理顯然不正常,喜歡虐待人。她並不是真正的公主,是假太后毛東珠所生,父親是在五台山出了家的順治,還是神龍教的高尊者,書中也寫得甚是含糊,屬於不可深究這一類。

  總之,她是一個身世不明的人物,但是卻在皇宮中以公主的身份生活,怪不可言。康熙將她當作政治本錢來運用,送她到雲南去嫁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可是不到雲南,她已經和韋小寶「偷試雲雨情」,見了吳應熊,竟然一刀將吳應熊閹了。情節變幻之奇,到了這一地步,真是歎為觀止了。

  「鹿鼎記」中,韋小寶對阿珂的追求,也引出不少奇幻莫測的情節來。由阿珂,引出獨臂神尼九難,引出了吳三桂,引出了痴情的美刀王,引出了鄭克塽。而鄭克塽又和天地會陳近南發生千絲萬縷的關係,錯綜複雜,簡直無法作最簡單的敘述,但是原文條理分明,絲毫不亂。若有誰告訴本人,當世小說作者之中,還有誰再像金庸那樣處理如此複雜曲折情節的本領者,本人請他喝酒。

  以上所舉,已經是曲折離奇之極,但還只不過是「鹿鼎記」曲折情節中的開始。到「神龍教」,到俄國公主蘇菲亞的出現,到韋小寶和帝俄談判、打仗,再上溯順治在五台山出家,董鄂妃的離奇慘死,又環繞神龍教的內爭,麗春院之中的政治風浪和大床上的「糊塗帳」,再到天地會和康熙之爭,韋小寶處在夾縫之中,再到天地會中的奸細,真是一個浪頭接一個浪頭,一絲一毫的冷場都沒有,每一個高潮,都可以看得人如痴如醉。包括的範圍之廣,描寫的人物之多,牽涉的故事之繁,有關的情節之奇,構成了「鹿鼎記」這部奇書。

  「鹿鼎記」在金庸作品中可以排名第一,絕非偶然!


三、武功描述


  別以為「鹿鼎記」中的主要人物康熙、韋小寶武功平常,就沒有了出色的武功描述。「鹿鼎記」和其它武俠小說不同處,並不是少了武功描述,而是多了其餘的構想和情節。例如歷史事件的想像,政治變幻的無情,官場的百態,等等,所以「鹿鼎記」的地位,在金庸別的作品之上。

  「鹿鼎記」中,誰的武功最高?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之中,很容易找出一個武功最高的人物來。如「射鵰」中的郭靖,「神鵰」中的楊過,「笑傲」中的令狐冲,「倚天」中的張無忌。但在「鹿鼎記」中,卻很難找出一個這樣的人物來。

  在「鹿鼎記」中,武功高強的人物有獨臂神尼九難,有神龍教主洪安通,有天地會的陳近南,有少林寺的高僧,有神拳無敵歸辛樹,還有自「碧血劍」中延續下來的何惕守,西藏的桑結喇嘛等等。

  最妙的是,其中有一個高手,作為驚天動地,武功罕有敵手,可是卻是一個白痴,那是歸辛樹、歸二娘的兒子歸鍾。

  這些高手之中,誰的武功最高?無可奉告,因為各有各的能耐,但是高手始終未曾正面對敵過,也未曾有「華山論劍」這樣的機會,給他們一較高下,所以究竟誰武功最高,也只好各論各是。

  照全書看來,這眾多高手之中,武功最高的應該是獨臂神尼九難。

  提起獨臂神尼這個人,在武俠小說之中,大大有名,倒不是金庸首次將之收入武俠小說之中。這位明朝末代皇帝,崇禎的女兒,長平公主,自從被她父親砍掉了一條胳膊之後,就成了武俠小說中的熱門人物。

  最著名的有關她的記述,是「明清八大俠」。明清八大俠中,有不少大家耳熟能詳的武俠人物,如白泰官、如甘鳳池、如呂四娘,一共有八個人,年紀、資格最老的一個是了因禪師,這個了因禪師,是一個叛徒。明清八大俠,全是獨臂神尼的徒弟。

  獨臂神尼的武功是從哪裏來的,也不可考,只知道她斷臂,自宮中逃出來,忽然再出現,就成了武林高手,以前寫小說的人,對於她何以能在兵荒馬亂之中,斷了手臂,受了重傷,竟能不死,還收了一個和尚做徒弟,不倫不類之至,也未有交代。

  金庸早在「碧血劍」之中,就已經寫過這位公主,但落墨不多,寫她在江湖上胡鬧,又在深宮描繪袁承志的像,表現了一些少女情懷。到了「鹿鼎記」之中,武功非凡,已是絕頂高手,偷了吳三桂的女兒,做了不少事。

  金庸完全沒有採用明清八大俠的事,連提都沒有提。這是金庸的聰明之處。反正所謂明清八大俠,也是人創造出來的人物,他人既然可以創造,自己為甚麼不能?何必去拾人餘唾?

  九難在「鹿鼎記」中,出手不多,第一次出現,是行刺康熙,讀來驚心動魄,如迅雷不及掩耳:

  「……那人左手長袖一振,一股強勁已極的厲風激盪出去,多隆等七八人站立不穩,同時向後摔出去。」

  接著是:

  「少林寺澄字輩的僧人武功修為何等了得,各施絕技,可是眾僧的虎爪功、龍爪手、拈花擒拿手、擒龍功等等,卻也沒能抓住了他。眾僧大駭之下,都是心念一閃:『天下有如此人物……』」

  「天下有如此人物!」出自武林泰山北斗,少林寺眾高僧之口,那自然是非同小可。

  九難行刺康熙不成,抓了韋小寶就走,眾人追趕不上,這是極其驚險的一段情節,可是接下來,妙筆生花,出人意表,韋小寶發現抓走他的是尼姑而不是和尚!

  「韋小寶心中一喜:尼姑總比和尚好說話些。」

  尼姑何以會比和尚好說話,這個問題,普天下沒有人回答得出,連金庸也回答不出。而事實上,尼姑也沒有道理總比和尚好說話。這樣一句話,來小結一段驚險絕倫的情節,又突兀,又具有奇趣。

  其所以特地舉出這一個例子來,是因為「鹿鼎記」一書,通篇的寫法,大多類此,將驚險緊張和佻皮輕鬆,揉和在一起,將歷史事實和創作混在一塊,一會兒莊嚴肅穆,一會兒嘻皮笑臉,隨心所欲,不受拘束。金庸在寫「鹿鼎記」的時候,「武功已臻化境」,可以不受拘泥了,所以不但娛樂讀者,也娛樂自己。

  正因為「鹿鼎記」的筆法如此,所以看「鹿鼎記」的人,千萬不可執著,一執著,就上了作者的當,也就完全不能領略「鹿鼎記」的好處了。

  九難和桑結喇嘛,也有一場大戰,這場大戰,由於韋小寶的偷襲而告終結,倒並沒甚麼特別之處。

  精彩的武功描述,是神龍教主洪安通和夫人的「美人三招」和「英雄三招」。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之中,武的描述,當然是精彩部分,但是最精彩的招式,還是「美人三招」和「英雄三招」。

  降龍十八掌當然精彩,但,「亢龍有悔」是甚麼樣子的?如何使法?

  玉女劍法只是「輕逸飄蕩」,一劍一招如何使法?

  七十二路空明拳又是怎樣的?

  獨孤九式的動作如何?

  都不能具體地回答得出來。

  由於武俠小說作者本身都不是武術專家,金庸也不是,所以武功方面,誇張來寫,具體動作如何,不可深究,只知其威力過人就是。

  然而「美人三招」卻是全然有根有據,每一個動作都有細節描述,可以照著做出來的。

  真不知當時金庸是如何想出來的,據說巴爾扎克寫到高老頭臨死之際,真有死的感覺,那麼,金庸寫到「美人三招」和「英雄三招」之際,一定也曾照所寫的動作比劃過,不知道當時是否有人在旁看到?若能看到金庸手比足劃,也是一大奇觀。

  這三招的第一招是「貴妃回眸」:

  「洪教主……緩步走近,突然間左手一伸,抓住夫人的後領,將她身子提在半空……洪夫人身子一側,反過身來,雙手摟住教主的頭頸,右手……握住了匕首,對準教主的後心。」

  以後,每一招,都有極詳盡的動作描寫,而且寫得合情合理,真正可以做得出,學得會,其中的詳細描述,請看原著,不再抄書。

  「美人三招」和「英雄三招」,後來曾經韋小寶反覆使用,可是韋小寶根本沒有學會,使出來總是不對勁,部位力道,全然拿捏不準。但由於這六招攻敵之不備,攻敵之要害,每一招都是在被敵所制的危急情形下發揮作用,反敗為勝,所以縱使用得不好,武學的道理還在,總還多少有點用處。

  讀者要注意的是:「美人三招」和「英雄三招」,其實不是洪安通和蘇荃所創,是金庸創造的。金庸會武功嗎?肯定不會。為了避免數百十年後,後世看了這六招再來爭論這個問題,再說一次,金庸本身,肯定不會武術。但為了寫這六招,相信一定看了極多的參考書。「美人三招」之中,就有柔道的基本法則在。

  「鹿鼎記」中和武功方面有關的,還有幾件相當奇妙的東西。其一是刀槍不入的背心,一共是兩件,作用如同「射鵰」中桃花島鎮島之寶軟猬甲。背心一共有兩件,其色黝黑,究竟是甚麼質地,也不得而知。背心的作用甚大,沒有它,韋小寶死了不止一次,「鹿鼎記」也寫不下去了。

  其二是一柄鋒利無比的匕首,和背心一樣,也是鰲拜家中找出來的,作用也極大,沒有它,「鹿鼎記」也寫不下去。

  這一件背心,一柄匕首,起著「神仙」的作用。本來,在武俠小說中,這種東西相當普通,但出現在像「鹿鼎記」這樣出類拔萃的小說之中,應該算是敗筆。

  曾經想過,是不是可以用別的物事、事件來代替。應該可以,本人自然想不出,金庸應該可以想得出。

  其三,是「化屍粉」。「化屍粉」也是武俠小說中的常客,可是究竟是甚麼玩意,誰也說不上來,在「鹿鼎記」中作用也甚大,是韋小寶的三大法寶之一。


四、人物


  在「我看金庸小說」中,寫「鹿鼎記」的人物部分,極其簡單,有許多提也未曾提及,在這裏,可以略作補充。


  美刀王胡逸之:


  這位胡先生,是金庸小說中最為奇怪的一個人物,也是在金庸小說中獨一無二的人物,在其他小說之中,找不到同樣的例子,甚至連影子,也找不到。

  這位胡先生外號人稱「美刀王」,「名聞四海、風流倜儻」。但「名聞四海」是實,「風流倜儻」肯定是浪得虛名。或許他年輕時貌相英俊,但風流恐怕未必。

  大凡來說,風流人物,未必專情,但是胡先生之專情,卻已到了駭人聽聞的地步,可以說是古今中外第一情痴。能和「古今中外第一大漢奸」、「古今中外第一大反賊」等並列而無愧。

  胡逸之先生,只不過「無意之中見了陳圓圓一眼」,從此便「神魂顛倒,不能自拔」。

  他「不能自拔」到甚麼程度呢?二十三年,陳圓圓女士到那裏,必就跟到哪裏。二十三年來,和陳女士講了四十九句話。這四十九句話中,可以肯定絕不會有「我好愛你」在內,至多不過是「今天天氣」而已。

  而胡逸之對陳圓圓的這種情意,別說韋小寶不了解,只怕世上濁男子,也沒有一個了解的:

  「我對陳圓圓的情意,這一生一世,決計不會伸一隻手指,碰到她一片衣角……」

  北方話說:那圖甚麼許呢?

  胡逸之對陳圓圓的情意,是全然無可解釋的,說他痴,他又清醒,說他清醒,他又痴。胡逸之的愛情觀,令我輩不但想碰所愛的人衣角,而且想將所愛的人摟在懷中,盡情親熱的男人,不知是羞是愧,是哭是笑才好。

  承認胡逸之清,清得無處染塵,是上上人物。

  但如果普天下男子,全像胡逸之那樣,對待自己愛之已極的人,連衣角也不去碰一下,那只怕世上女人要起來造反了。

  胡逸之根本不懂女人,其笨如豬,又是下下人物了。

  胡逸之的愛陳圓圓,在書中,和韋小寶的愛阿珂,其實是作者有意安排的一個強烈對比。

  韋小寶追求阿珂,用盡手段,非達到娶阿珂作老婆的目的不可,胡逸之則全然相反。

  如果有人說,胡逸之高尚、道德、君子;韋小寶下流、無恥、流氓,那倒要請問,被這兩人所愛的對象,是遇到了誰更幸福快樂?天下女子,若是生理、心理正常者,只怕皆就流氓而遠君子吧?

  在胡逸之和韋小寶的對比上,也可以看出去掉了對他們兩人的形容詞之後,誰更可愛一些。


  兵部尚書明珠:


  「鹿鼎記」中寫了許多官場百態,為官之道,可以以兵部尚書明珠為代表。康熙召集群臣,商議撤藩,各人意見不一,這個深諳做官之道的明珠的發言,精采絕倫,可以作為厚黑學的另一章,這段發言,請看原著,相當長,約有五百字。

  明珠發言之精彩,是因為他深懂得當皇帝者的心理。天下皇帝,再英明,如康熙,已經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四百多個皇帝之中的頭挑人才了,但一樣是自以為是,喜歡聽阿諛之詞,自以為「天縱英明」的。明珠應對發言,摸準了他的心理,連韋小寶聽了,也不禁感嘆:「滿朝文武,做官的本事誰也及不上這個傢伙!」

  這個人物,在「鹿鼎記」中,無足輕重,其所以將之提出來,是藉此可以看到金庸在寫「鹿鼎記」時,處處不忘調侃世情的一種筆法。

  「再看」之後,「鹿鼎記」是金庸小說中最好的一部,信念益堅。


五、大床春光


  「鹿鼎記」中,最有趣,最春光無限的一段,是在揚州麗春院的大床上。韋小寶當了欽差,衣錦還鄉,剛好阿珂來了,方怡來了,沐劍屏來了,蘇荃來了……韋小寶的七個老婆,全被韋小寶抱到了床上,而韋小寶則:

  「大叫一聲,自錦被中鑽了進去。」

  這一「鑽了進去」的結果是,洪教主夫人蘇荃懷了孕,引致後來在神龍島上,東窗事發,韋小寶幾乎喪命。

  這一段,在舊作之中,寫得十分含糊,「大叫一聲,自錦被中鑽進去」之後,就沒有了下文,接下來,就是大床從麗春院中抬了出來。讀者每引以為憾,不知其間精采過程如何。

  而且,如果其間的時距太短,似乎也不能令得兩個女人懷孕。

  這次寫「再看」,答應出版社,年底之前,一定交稿。恰好有事來台北,寫了三萬字,還有五萬字,是在台北寫的。金庸特托沈登恩先生將「鹿鼎記」的修訂本的有關這一段,影印帶來,作為參考。

  修訂了之後,還是沒有細寫──當然不能細寫,要是細寫起來,可以寫一本「新肉蒲團」,但在時距方面,有了訂正:

  「胡天胡帝,也不知過了多少時候,桌上蠟燭,點到盡頭,屋中漆黑一團……」

  蠟燭就算從一半點起,點到盡頭,也可以超過一小時,何況「點到盡頭」之後,「漆黑一團」,正是又不知過了多久!床上七個女子,真是任由韋小寶風流快活,「為人若此,庶幾近矣」,天下男人,羨煞妒煞!

  這一段,不但春光旖旎,連筆觸也是極風趣,在金庸所有小說之中,可以說第一。

  金庸小說之中,風趣的文字極多,是金庸小說的一大特色之一,很簡單的對白文字,但其上文下義一聯結起來,再和講話的人身份一配合,可以看得讀者忍不住哈哈大笑,輕鬆有趣,莫此為甚。可以說任何用中文寫作的小說中,都找不到像金庸小說中這樣輕鬆滑稽的文字,而這一類文字,由於「鹿鼎記」中有韋小寶這樣的一個人物在,所以也特別多,這也是「鹿鼎記」成為古今中外第一好小說的因素之一。

  一九八〇、十二、十八、台北,林肯大廈

再看金庸小說 - 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