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is_file(): File name is longer than the maximum allowed path length on this platform (4096):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DOCTYPE html PUBLIC "-//W3C//DTD XHTML 1.1//EN" "http://www.w3.org/TR/xhtml11/DTD/xhtml11.dtd">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xml:lang="zh-TW"> <head> <title>倚天屠龍記</title> <link href="stylesheet.css" type="text/css" rel="stylesheet" /> <link rel="stylesheet" type="application/vnd.adobe-page-template+xml" href="page-template.xpgt"/> </head> <body> <div> <h3>倚天屠龍記</h3><br /><br />一、第一部分<br /><br /><br />  「倚天屠龍記」全書,分為上、中、下三部。<br /><br />  這三部,或稱三部分,全然可以自成段落,但是摻合在一起,又成為一整部,結構十分奇特。<br /><br />  「倚天屠龍記」的第一部分,是承繼了「神鵰俠侶」而來的,出場人物是郭襄(那時郭襄,仍然只是一個小姑娘)、崑崙三聖何足道、覺遠大師、張君寶、少林寺眾高僧等等。<br /><br />  其中,郭襄、覺遠、何足道等,都是在第一部分之中出現了之後,就此不再在書中出現的人物。何足道出現在少林寺,目的是將張君寶引出來而已,這個人物,無關重要,郭襄出現的目的,則只是表示「倚天」是接著「神鵰」而來的,在「倚天」中也沒有甚麼地位可言。但有兩個無名無姓的人,卻是「倚天」全書之中,極其重要的人物。沒有了他們,根本就沒有「倚天」所有故事的發展。<br /><br />  第一部分中十分有趣的一節是何足道上少林寺,和少林寺眾高僧大打出手,結果若不是張君寶這個少年出頭,少林寺千載威名,就要毀於一旦。<br /><br />  這一節,本來也沒有甚麼有趣,但是因為同樣的情節,出現在金庸筆下,次數甚多之故,所以才覺得有趣。<br /><br />  金庸的武俠小說中,和所有的武俠小說一樣,都寫少林寺為武林泰斗,可是開少林寺玩笑之多,也堪稱空前絕後。<br /><br />  一個人上少林寺,整得少林寺眾高僧狼狽不堪的情節,「倚天」有(結果是張君寶打救),「天龍八部」也有(結果是虛竹打救)。「鹿鼎記」中,韋小寶到少林寺去做和尚,「笑傲江湖」中,令狐冲率領群豪,到少林寺去大鬧。少林寺方丈勾引人家十八歲大姑娘,少林高僧不通世務,等等,都是在開少林寺的玩笑。<br /><br />  何足道大鬧少林寺,張君寶挽回了少林寺的聲譽,反倒惹下了大禍這一節,又引出少林寺多年前的一段秘隱來,說明了少林寺分出了西支,以及一個火工頭陀的狠辣功夫,分成了三支,伏下了後面第二部分中,俞岱巖受傷的伏線。<br /><br />  第一部分中,最出色的人物自然是張君寶,這位後來成為「中國武學史上不世出的奇人」的張君寶,其時只不過是一個少年。<br /><br />  在「倚天」中,這個少年一生命運的轉捩點,只不過是於無意之中,聽到了一男一女兩個鄉民的對話:<br /><br />  「你一個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自立門戶……當真枉為生於世間了。」<br /><br />  「常言道得好,除死無大事。難道非依靠別人不可?」<br /><br />  這幾句話,在當時「但覺天地茫茫,竟無安身之處」的張君寶聽來,真如當頭棒喝,又覺得含有無限機鋒。本來,張君寶已經受了郭襄的一隻金絲鐲兒,要到襄陽去見郭靖的了。<br /><br />  張君寶的性格武功,若是到了襄陽,郭靖見了一定大喜,不是「說不定會收了做徒兒」,而是一定會收之為徒,那麼,張君寶的一生,和後來張三丰的一生,就會截然不同,他若不是和郭靖一起,與襄陽共存亡,死在襄陽保衛戰之中,也必然不能成為不世出的武學奇人。<br /><br />  但是人生的際遇,往往就是如此奇妙。張君寶晚不休息,早不休息,恰好在那一雙鄉下男女經過時,在道旁休息,聽到了他們的對話,觸發心境,決了心意,不再去投靠郭靖。<br /><br />  算算或然率的話,張君寶和這雙鄉下男女見面的機會之微,微到了極點,刻意安排,尚且未必能夠遇見,但他們偏偏遇上了。<br /><br />  我們每一個人,在一生之中,其實都不知有多少這樣的機緣。在馬路上走,迎面有一個陌生人來,左邊有一個陌生人擦肩而過,誰也不會加以注意。但是和這個陌生人迎面、擦肩而過的機會,同樣是微乎其微,以後可能一輩子再也見不到這個陌生人了,這同樣是一種機緣。<br /><br />  人和人之間,人和物之間,物與物之間,能相遇、相合、相聚,全有不可知的機緣在。這種相遇、相合、相聚,可能對身在其中的人,一點也不發生影響,也可能對當事人,產生天翻地覆的影響。<br /><br />  任何人的一生,充滿了這樣可以發生變化的機會。在變化之中,選擇哪一條路去走,決定這個人的一生。<br /><br />  所以,那根本連名姓都沒有的一雙鄉下男女,是「倚天」中極其重要的人物,他們自顧自的對話,影響了張君寶的一生。<br /><br />  而如果張君寶不是成了張三丰,自然沒有武當七俠,沒有殷素素、張翠山之戀,沒有了張無忌,也就沒有了全部「倚天屠龍記」。<br /><br />  在第一部分之中,還有一樁十分令人懷念的小東西,就是自郭襄腕上褪下的那一隻金絲鐲兒。<br /><br />  那一隻金絲鐲兒,落在張君寶的手中,張君寶後來在武當山「渴飲山泉,饑食山菜」,只怕也沒有甚麼機會將之來變賣了換銀子去胡調。<br /><br />  那隻鐲子,想來一定仍然在張三丰的手中。<br /><br />  後來,郭襄創了峨嵋派,傳到了滅絕師太,滅絕師太有一個女弟子叫紀曉芙,和張三丰的弟子殷梨亭有婚姻之約,當日訂婚之際的聘禮不知是甚麼?最合適的,莫過於當日自郭襄腕上褪下來的那隻金絲鐲子了。<br /><br /><br />二、第二部分<br /><br /><br />  「花開花落,花落花開。少年子弟江湖老……」<br /><br />  第二部分一開始,已至少是七十年以後的事了,張三丰從一個瘦少年,變成了年屆九十的武林泰斗。<br /><br />  第二部分的主要人物是張翠山、殷素素和金毛獅王謝遜,張無忌在第二部分中,只是一個小孩子,在冰火島上,可憐得要死,本來還有一隻猴子和他作作伴,經過金庸修訂之後,連逗猴為戲,和猴子一起翻翻觔斗的樂趣都被剝奪了。反倒常被謝遜「又打又罵」,打到了「身上青一塊、烏一塊」的地步。想想金毛獅王謝遜武功蓋世,出手如何之重,真是伸一根指頭就可以要了小無忌的命,小無忌的童年,殊不快樂,可想而知。<br /><br />  第二部分,是由屠龍刀引出來的。由屠龍刀引出謝遜、引出張翠山和殷素素的關係。其間又寫了殷素素行事的神出鬼沒。後來,到了冰火島上,才又將三個人聯結在一起,又倒敘了謝遜和他師父成崑之間的關係,以重回中原,張翠山、殷素素夫婦雙雙自殺,作為結束。<br /><br /><br />三、第三部分<br /><br /><br />  第三部分佔「倚天屠龍記」的百分之七十,這才是正傳,主角變成了張無忌、明教,以及和張無忌發生了種種戀情上糾纏的女子。這一部分的情節,錯綜複雜,互相糾纏,但始終是以明教為一條主線下來的。細節及有感想的地方,留在後面詳述。<br /><br /><br />四、張翠山和殷素素<br /><br /><br />  張翠山是武當七俠中的第五俠,殷素素是天鷹教教主的女兒。殷素素初出場時,氣氛寫得極詭異,只覺得她來頭極大,高深莫測,在錢塘江的船上,用「蚊鬚針」傷了俞三俠,在龍門鏢局之中,大發神威,令都大錦送俞岱巖上武當去。<br /><br />  在這裏,頗有一點不明之處,天鷹教的教眾極多,為甚麼自己不派人護送,而要去托龍門鏢局?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都大錦的武功,都是六七流角色,天鷹教隨便派幾個人出來,也比都大錦強,又何必多此一舉?更不明白的是,「蚊鬚針」、「七星釘」難道都沒有解藥?如果有了解藥,俞三俠又不是尋常人,自己總可以走動了吧?何以還要人送,躺在擔架中,生死由人?<br /><br />  這是一個疑點,由這個疑點而發生出來的事情極多、極大,非同小可,所以疑點實在有澄清的必要,但是翻來覆去看看,都無法找到答案,仍然是疑點。<br /><br />  殷素素第一次見張翠山,寫得極詭秘,張翠山:<br /><br />  「忽聽得背後有人幽幽嘆了口氣。」<br /><br />  「這一下嘆息,在黑沉沉的靜夜中聽來大是鬼氣森森……斜睨舟中遊客,只見他青衫方巾……側面的臉色極是蒼白……冷冷冥冥,竟不似塵世間人。」<br /><br />  殷素素那時,正是在龍門鏢局大開殺戒之後,她獨坐舟中,似乎已經預想到日後大難將至,所以心情特別靈空,預感中將來的不幸,使她的心情超出了時空的限制,這時候的氣氛,當然怪異之極。所以,後來殷素素寧願在冰火島上終其生,不願意回到中土來。<br /><br />  殷素素女扮男裝,裝束和張翠山差不多,恐怕不是有意模仿,因為即使她在其他場合曾經見過張翠山,以殷素素的身份而論,也沒有理由突然心生愛意。<br /><br />  不過,張翠山和殷素素第一次見面,倒談得極其投契。他們相見的情形,和郭靖、黃蓉初見時,有點相像。同樣在湖邊,女方在舟中。而且,女方的身份,也全是被正人君子認作是「妖女」的那一類。<br /><br />  張翠山初見佳人,反應甚怪異:<br /><br />  「一愕之下,登時臉紅,站起身來,立時倒躍回岸。」<br /><br />  殷素素多半知道張翠山的性格,要維持一種道德君子的形象,所以並沒有甚麼表示,只是唱了一首歌兒,蕩舟而去。<br /><br />  果然,張翠山行動如此古怪,但是心頭,在一見了「玉頰微瘦,眉彎鼻挺,一笑時左頰上淺淺一個梨渦」的少女之後,心境也不能平靜:<br /><br />  「思如潮湧,過了半個多時辰,這才回去客店。」<br /><br />  半個多時辰,那至少超過一小時。在這一小時多的時間中,張翠山先生在想些甚麼?人家早就搖著船兒走了,還等甚麼?希望人家回來?既然在人走了之後望人回來,何不當時不倒躍回岸?還是在想少女歌中的相約之詞,是不是該去赴約?<br /><br />  張翠山的性格就是這樣莫名其妙。他不是沒有真性情,可是偏偏要諸多做作,維持一種「俠義」的形象,大凡這樣的人,有一種行動的準則,就是在大眾面前,一定要努力維持形象,到了無人看見的時候,是怎麼樣一個情形,反正沒有人看到,自然也無關緊要了。<br /><br />  所以,如果不是後來張翠山和殷素素,到了冰火島上,反正再「英雄俠義」,也沒有人看到,張翠山絕不會和殷素素成婚的。<br /><br />  也所以,一回中土,張翠山知道了殷素素當年曾傷過俞岱巖,忽然「悲憤」發作,立時要自殺,因為又到了有人的地方,他死也要維持形象。這類性格的人,真是又愚又可憐!<br /><br />  張翠山第二次見殷素素,情形和第一次並無不同,也知道了殷素素是女子,可是第二次,就「輕鬆躍上船頭」了。從「立時倒躍回岸」和「輕鬆躍上船頭」之間,並沒有發生任何變化。「立時倒躍回岸」自屬多餘,張翠山多少有點假道學,似屬無可否認。更妙的是,當張翠山看到殷素素「清麗不可方物」之後,忽然又「轉身躍上江岸,發足往來路奔回」,一之為甚,豈可再三!如果張翠山那年十三四歲,少年人看到異性,這種表現,理所當然,張翠山已是名滿天下的武當七俠之一,兀自這副德性,真是不敢恭維,叫人哭笑不得!<br /><br />  上岸奔出「十餘丈」,又「斗然停步」,舟順流而下,他也跟著走,天下起雨來了,張、殷之間的對白,儼然是賈寶玉和小紅之間的對白,再接下來,便是一人在舟,一人在岸,邊講話,弄明白了殷素素的行為之後,張翠山又「躍上了船頭」──這一次,已是兩去兩來了!<br /><br />  殷素素可能看穿了張翠山這種想愛又不敢愛的怪行動,所以也以怪行動對付之,將自己手背上所中的毒暗器拍進肌裏,引張翠山出手。殷素素後來的行逕,並不怪異,初見張翠山時反倒如此,原因多半在此。<br /><br />  在這一大段情節之中,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地方,值得提出來研究一下。<br /><br />  初相識,在船上,殷素素已經詳細向張翠山說明了俞岱巖受傷的經過,如何被假扮的六個人截了去,如何她叫龍門鏢局送俞三俠到武當。如何龍門鏢局護送不力,她殺了龍門鏢局中的人,一切經過情形,只隱瞞了一件,就是在錢塘江中,用蚊鬚針傷了俞岱巖一事。但那一針之傷,是無關緊要的,一到武當,就可以醫得好。<br /><br />  那也就是說,張翠山根本早已知道了殷素素所做的一切事,並不是一點也不知道。<br /><br />  在已經知道的情形下,後來兩人又做了夫妻,連孩子都十歲了,何以還會一聽得殷素素說出針傷俞岱巖,便自:<br /><br />  「全身發抖,目光中如要噴出火來」?<br /><br />  所以張翠山的性格,自始至終,都十分不穩定,在沒有人的時候好,一到了要擺俠義架子之際,就變得沒有人情味,不單對他人如此,對他自己也是如此,莫名其妙,就抹了脖子。在抹脖子之前,也不想想看令俞岱巖終身殘廢的究竟是甚麼人,冤有頭,債有主,將這筆賬一股腦兒算在殷素素身上,真是不公平至於極點。<br /><br />  殷素素嫁了這樣一個人,真是無可奈何之極。<br /><br />  張翠山和殷素素的這一段,令人怏快不已。<br /><br /><br />五、謝遜、成崑、陽頂天和陽夫人<br /><br /><br />  「只見大樹後緩步走出一個人來。那人身材魁偉異常,滿頭黃髮,散頭散髮,眼睛碧油油的發光,手中拿著一根一丈六七尺長的兩頭狼牙棒,威風凜凜,真如天神天將一般。」<br /><br />  這個人,就是明教四大法王之一的金毛獅王謝遜。<br /><br />  謝遜在「倚天」之中所佔的地位,極其重要,許許多多的情節,都和他發生關係,一直可以上溯到明教前任教主夫婦間的事,和成崑有關,也和他有關。謝遜如果不是謝遜,而是另一種性格的人,「倚天」的整個故事發展,就要重寫。<br /><br />  不過謝遜也做了一件相當莫名其妙的事情。在南海無名小島之上,周芷若盜了屠龍刀,傷了殷離,做了許多壞事,張無忌全然被蒙在鼓裏,而謝遜則從頭到尾,知道得清清楚楚,他為甚麼一直不講?開始時還可以說是怕張無忌敵不過周芷若,講了出來會弄巧成拙,但後來回歸中土,其時武功強弱的形勢,已十分分明,他居然還是不說,真不知心中打的是甚麼主意。<br /><br />  固然,因為謝遜不說,以致,日後生出無數事來,豐富了「倚天」的情節,但以謝遜這樣直性子的人,居然非但不說,而且在事情發生之後,大力撮成張無忌和周芷若的婚事,這就有點令人難明。<br /><br />  謝遜明知周芷若是險惡小人,還要:<br /><br />  「替你作主,要了她為妻。」<br /><br />  而且心還急得很:<br /><br />  「揀日不如撞日,咱們江湖豪傑,還管他甚麼婆婆媽媽的繁文縟節,你小兩口子不如今日便拜堂成親吧。」<br /><br />  謝遜這樣做,究竟有何作用,也是百思不得其解。<br /><br />  謝遜除了做了這件事不甚可解之外,其餘所作所為,雖然激起武林公憤,但是於情於理,全是可以理解的。<br /><br />  謝遜最大的罪惡,是濫殺無辜,殺了人之後,就題上「殺人者成崑」字樣,想藉此引成崑出來。<br /><br />  成崑殺了謝遜全家,血海深仇,非報不可,謝遜在實在沒有辦法之中,用了這個辦法,當然是愚不可及,自己給自己更增添麻煩,不過病急亂投醫,一個人,家庭遭了這樣慘變,而謝遜又是如此性情中人,不守世道規矩的,再要他理智地來處理這件事,那就滑稽得很,非胡來不可。<br /><br />  謝遜的性格十分衝動,他究竟是甚麼地方人,「倚天」中沒有交代,他不是中國人,看他的樣子:「身形異常魁偉」不奇,「一頭黃髮」就很可疑,再加上「雙眼碧油油的發光」,金髮碧眼,哪是中國人?而且他對波斯美人黛綺絲的感情特別好。紫衫龍王是波斯人,謝遜如果也是洋人,雙方之間的感情,便比較容易拉近一些。<br /><br />  金髮碧眼的,北歐人居多,謝遜是北歐人乎?或者不會自那麼遠來,來自南歐的可能性比較大,可能是順著「絲綢之路」來的吧?而且,他也不會是歐亞混血兒,純歐洲人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為遺傳原理,深色素佔優勢,歐亞混血,眼珠是碧色的機會極少。<br /><br />  「倚天」的背景是元朝,馬可孛羅早百餘年就到中國,謝遜原籍義大利的可能性很大。<br /><br />  謝遜在家遭巨變之後,精神狀態已經極不正常,而且還會時常發瘋。這種病症,在醫學上,稱之為「間歇性瘋癲症」。不發作之際,和常人無異,一發作,和瘋子一般。<br /><br />  謝遜的瘋病,自然是刺激過甚而來,每次發作,謝遜總是叫:「妻子給人害死了,母親給人害死了!」或者叫:「你為甚麼殺死我媽媽,殺死我孩兒!」<br /><br />  這真是人世間的大悲劇,金庸在「飛狐外傳」中,曾寫了一個女瘋子,因為孩子被冤枉偷吃了鵝而死所以變瘋,這個女瘋子只不過是一名普通的鄉下女子,而謝遜則是大英雄大豪傑,名揚天下的人物。然而,在感情上,在他們因為悲痛而致於神經錯亂這一點上,他們都是人,人有人的感情,不論是鄉下人還是英雄豪傑,並無二致,全是人。<br /><br />  謝遜的家庭慘變,來自他的師父,混元霹靂手成崑──這個成崑,是「倚天屠龍記」之中,第一大奸大惡的惡人。<br /><br />  成崑殺謝遜的家人,是有計劃有預謀的行動,成崑「知徒莫若師」,對謝遜性格上的弱點,知道得十分清楚,知道一旦給他受了慘重的打擊,謝遜這個外國人,一定會發瘋,會鬧得整個武林,天翻地覆。<br /><br />  成崑之所以要害謝遜,說起來,事情和謝遜本身,根本一點關係也沒有,關係是在另外一男一女身上,那一男一女,是陽頂天和陽夫人。陽頂天,是明教的教主,而陽夫人,則是成崑的戀人──師妹。<br /><br />  一場大悲劇,一場大混亂,竟是從男女私情,三角戀愛種下的因,真是長江大河始由濫觴,大風起於萍末,令人浩嘆。<br /><br />  而其中最關鍵性的人物,就是在書中無名無姓的這個女子──陽夫人。陽夫人是成崑的師妹:<br /><br />  「兩人從小便有婚姻之約,豈知陽頂天暗中也在私戀我師妹……我師妹也心志不堅,竟爾嫁了他。」<br /><br />  這女子嫁了陽頂天,本來也可以相安無事,偏偏又:<br /><br />  「婚後並不見得快活,有時和我相會。」<br /><br />  成崑和陽夫人私通,仍然心懷大憤:<br /><br />  「……將我愛妻霸佔了去,我和魔教此仇不共戴天。」<br /><br />  成崑心中的怨憤,至於極點:<br /><br />  「成崑只要有一口氣在,定當殺了陽頂天,定當覆滅魔教。」<br /><br />  陽頂天後來,等於是死在成崑之手的。因為陽頂天發現了他和陽夫人在秘道幽會,一怒之下,真氣走入岔道,真是非死不可。<br /><br />  陽頂天一死,明教真是不可收場,一直到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全是那時種下的因。陽頂天的遺囑,要謝遜暫攝副教主之位,也未能傳達出來,以致教中各頭領,互相爭奪,互不相讓,四大法王各奔東西,左右光明使更互不見面,五散人流落江湖,偌大一個明教,幾乎就此風流雲散,成崑也算是厲害之極的腳色了!<br /><br />  而這一場大禍,又全是陽夫人三心兩意引起的,陽夫人可以不嫁陽頂天,也可以嫁了陽頂天之後,不和成崑來往,事情就會簡單得多。<br /><br />  不過,這位陽夫人實在也是可憐人,陽頂天和成崑,她實在不知該選擇哪一個才好,而她又不幸是一個女人,從古至今,一個男人有兩個愛人,不足為奇,但是一個女人若然有了兩個男人,那就是大逆不道之至,誰也不會原諒,所以陽頂天一死,陽夫人也只好跟著死。<br /><br />  結果是兩敗俱傷:陽頂天娶到了人,要不到心;成崑得到了她的心,卻得不到她的人。<br /><br />  這是一個社會壓力、個人感情交織而成的大悲劇,影響了許許多多人,也是「倚天屠龍記」中最重要的一則感情穿插。<br /><br />  陽頂天這個人,在「倚天」中,金庸著墨不多,看起來,這個人並不是太可愛,不知道何以四大法王、左右使、五散人等,對他都十分服貼,也不知道他是憑了甚麼當上明教教主的。<br /><br />  在他當明教教主任內,至少有兩件十分失職的事,第一,是帶了陽夫人進秘道。<br /><br />  「這秘道是明教的莊嚴聖地,歷來只有教主一人,方能進入,否則便是犯下教中決不可赦的嚴規。」<br /><br />  請注意,是「決不可赦的嚴規」!可是陽頂天居然犯了,他:<br /><br />  「雖然極不願意,但經不起她軟求硬逼,終於帶了她進去。」<br /><br />  也就是說,陽頂天犯了「決不可赦的嚴規」,而經過只不過是經不起一個女人的「軟求硬逼」。這個人的為人如何,可想而知,決計不是甚麼英雄豪傑式的人物,可以肯定。<br /><br />  第二件,是韓千葉上光明頂去挑戰,陽頂天以教主之尊,雖然他「武功之高,幾已說得上當世無敵」,但是一看到韓千葉找上門來,人家說出了比武的方法,他竟然不敢答應:<br /><br />  「沉吟半晌,說道:『這場比武是在下輸了,你要如何處置,悉聽尊便。』」<br /><br />  雖然說陽頂天不熟水性,但內功高深的人,到了水中,總不致於一籌莫展。楊過在澗水中練功,山洪暴發之際,水勢何等急驟,水性再好,也不免被淹死,楊過也可以挺立在水中,屏住氣息,與山洪之力相抗,也可以練劍。歐陽鋒被困在冰塊之中,過了幾個時辰,也不過嘔出幾口黑血而已。<br /><br />  可是陽頂天硬是連試都不敢試,便自認輸,天下哪有這樣的教主,那有這樣的絕世高手!<br /><br />  作為教主,自然失責之極了。<br /><br />  雖然,由於陽頂天的窩囊,而引出了紫衫龍王黛綺絲的那一大節情節來,但陽頂天實在不是甚麼好人物,當無疑問。<br /><br />  陽頂天這樣的一個人,陽夫人當年「心志不堅」嫁給他,當然婚後不會快樂,成崑再乘虛而入,想到這裏,誰也不忍苛責陽夫人,只好算是天意吧!<br /><br /><br />六、神秘人物黃衫女子<br /><br /><br />  「倚天屠龍記」中,有一個神秘之極的人物──黃衫女子。這個神秘人物第二次出場時:<br /><br />  「四名白衣少女翩然上峰,手中各抱一短枚琴,跟著簫聲抑揚,四名少女手執長簫,走上峰來。黑白相間,八名少女分佔八個方位,琴簫齊奏,音韻柔雅。一個身披淡黃輕紗的美女從樂聲中緩步上峰……」<br /><br />  其去也:<br /><br />  「黃衫女子微微一笑,說道:『終南山後,活死人墓,神鵰俠侶,絕跡江湖。』說著襝衽為禮……飄然而去。」<br /><br />  這黃衫女子,張無忌問她姓名,她就唸了這十六個字。然而,可以知道她姓楊:<br /><br />  「史紅石指著黃衫女子,說道:『我媽媽在楊姊姊家裏養傷。』眾人直至此時,方知那黃衫美女姓楊。」<br /><br />  姓楊,又是從活死人墓來的,由這兩點線索,可以知道這位黃衫女子,必定是神鵰大俠楊過的後人。<br /><br />  然而,她是楊過的甚麼人呢?<br /><br />  楊過和小龍女,絕跡江湖之後,自然是回到活死人墓去了。那時候,離郭襄到少林寺,不會太久,可能遲上一兩年,因為楊過可能還幫郭靖守了些時襄陽。<br /><br />  那時,張三丰是少年,算是十六七歲吧,到黃衫女子出現之際,張三丰已是百歲高齡了。其中時間相差了八十年左右。<br /><br />  八十年,一般而言,可以傳三代了。<br /><br />  也就是說,楊過和小龍女若有子女,三十年後,再有子女,再三十年,再有子女,便是這個黃衫女子。<br /><br />  這個黃衫女子是楊過和小龍女的曾孫女兒的可能性最大,當然也有可能是孫女兒。小龍女進入活死人墓時,已經三十六七歲了,要生育,當就在兩三年間事,不會再過太久。楊過和小龍女的兒子,可能遲婚,但也不會遲到四十歲之後,所以以曾孫女的可能性最大。<br /><br />  在活死人墓中,楊過和小龍女,到這個黃衫女子,其中已傳了三代,上兩代是怎樣的人物?楊過的兒子,是如何找到配偶的,配偶又是甚麼人?其間又有些甚麼經過?楊過的孫子,又是如何找到配偶的?配偶又是甚麼人?又有些甚麼經過?這個黃衫女子飄然而去之後,又如何?<br /><br />  這裏面,不知發生了多少事,牽涉到多少人!可供想像的天地之廣闊,簡直無可言喻!<br /><br />  金庸若有意再執筆寫武俠小說,全世界萬千讀者,理應聯合起來,請金庸寫這些人物的故事。<br /><br />  金庸若是根本不提楊過和小龍女的後人,倒也罷了,偏偏又在「倚天」裏讓她出現了兩次,每次出場,都看得人心曠神怡,但是卻也吊足了胃口,弄得讀者不知如何才好,真是罪過。<br /><br />  這個神秘的黃衫女子,還有一個可能性,就是她不是楊過、小龍女的後代,而是收養的。<br /><br />  如果楊過、小龍女並沒有子女,而這個黃衫女子又是一個身份不明的孤女,被楊、龍發現收養,那麼,她姓楊,也是順理成章的事!<br /><br />  不過這其中,可能還有一個轉機,因為年份實在太久遠,經過了八十年之久,楊過和小龍女再長命,也不可能到將近一百歲時,才去收養一個孤女(當然也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大)。<br /><br />  那麼,這個轉機應該是怎樣的呢?有可能是楊過的子孫收養的,也有可能是收養的一個孩子的女兒,更有可能是收養的孩子再收養的。<br /><br />  總之,黃衫女子的身份神秘,和那個鼻孔朝天、樣貌醜陋的丐幫幫主之女史紅石,可以構成一部小說的原始題材。<br /><br /><br />七、趙敏<br /><br /><br />  趙敏,蒙古人,汝陽王察罕特穆爾的女兒,原名敏敏特穆爾,官銜是紹敏郡主。<br /><br />  趙敏是「倚天」的女主角,是最後和男主角張無忌在一起的女人。可是在「倚天」之中,趙敏出場甚遲,一直到書中的情節,已經鋪陳了百分之六十之後,她才出場。一出場,就成為極重要的人物,一直到全書結束為止。<br /><br />  趙敏是金庸筆下,諸多女性人物之中,較為特出的一個,和別的女主角,都大不相同,金庸似乎用了特別多的筆墨,來形容她的美麗。<br /><br />  一般來說,蒙古女性,圓臉、扁鼻,膚色特黃,眼睛小,這是典型蒙古人的特徵,美女不多。或許是由於這一點,所以金庸特別強調趙敏的美貌,隨便拈幾個例子可以證明這一點,其餘金庸筆下的女性,皆無如此幸運。<br /><br />  「相貌俊美異常,雙目黑白分明……握著扇柄的手,白得和扇柄竟無分別。」<br /><br />  這是初出場時的情景。趙敏初出場時,也是女扮男裝。她手中的摺扇,白玉為柄。以紹敏郡主之尊,當然不用劣質的白玉。而上佳的白玉,色澤之白膩,盡人皆知,趙敏的膚色竟和上佳白玉沒有分別,其美可知。<br /><br />  在以後,還有不少處,金庸特別強調趙敏膚色之白,相當有趣。<br /><br />  「眼見她臉泛紅霞,微帶酒暈……十分美麗之中,更帶著三分英氣,三分豪態……」<br /><br />  那是綠柳莊初次相會時,張無忌和明教群豪眼中的趙敏,以致「不敢逼視」,那是十分的人才。<br /><br />  等到趙敏換過了一件黃綢衫之後:<br /><br />  「更顯得瀟灑飄逸,容光照人。」<br /><br />  及至趙敏令眾人中毒昏倒,張無忌回去,和趙敏一起跌在陷阱之中,張無忌虐待趙敏,逼趙敏放他出來,趙敏受了虐待之後:<br /><br />  「背影阿娜苗條,後頸中肌膚瑩白勝玉。」<br /><br />  咦,這是何等動人的景象,難怪張無忌要「微起憐惜之意」了。妙是妙在張無忌對他認識的女孩子,雖然一直都很好,但那時他和趙敏,完全處於敵對狀態。明教群豪,中毒昏迷,生死不明。可是張無忌和趙敏在一起,竟會「心神一蕩」。這是暗寫法,可知趙敏之美,自有其驚心動魄之處。<br /><br />  「只見趙敏一人站在當地,臉帶微笑,其時夕陽如血,斜映雙頰,艷麗不可方物。」<br /><br />  好一幅美女斜陽圖,比起紅樓夢中,薛寶琴披了大紅毛氅,站在雪地之中的景象,毫不遜色。<br /><br />  「眼見趙敏白裏泛紅,嫩若凝脂粉頰之上……」<br /><br />  又一次強調白、嫩,不但手白、頭白、臉頰更白,引人遐思,莫過於此。金庸寫到這裏,還嫌不夠:<br /><br />  「淺笑盈盈,酒氣將她粉頸一蒸,更是嬌艷萬狀。」<br /><br />  那是和張無忌在小酒店中約會時的情景,張無忌幾時曾見過這樣的美人,只好:<br /><br />  「哪敢多看,忙將頭轉了開去。」<br /><br />  尋常美女,每能吸引異性的眼光,但那只不過是尋常的美女而已,如果超級美女如趙敏者,異姓是不敢看的。張無忌那時,就算多看趙敏幾眼,趙敏也必不會見怪,打甚麼緊。但硬是不敢看,怕看了之後,不知如何才好,將一切全都拋諸腦後了也!<br /><br />  後來,張無忌敢看了,看了之後,結果如何?結果是:<br /><br />  「但見她蒼白憔悴的臉上情意盈盈,眼波流動,說不盡的嬌媚無限,忍不住俯下頭去,在她微微顫動的櫻唇上一吻。」<br /><br />  這一吻,趙敏昏了過去,張無忌心中,也一樣昏了過去!<br /><br />  金庸筆下的美女極多,但花了那麼多筆墨來形容其美的,當推趙敏為首。這個蒙古女性,將其餘所有的美女,全比了下去。<br /><br />  蒙古女性趙敏不但有外在美,內在美也是超絕之極。她以郡主之尊,一愛上了張無忌,不論受打擊、受冤屈、受勢力的壓迫,硬是一愛到底,其間絕無反顧、猶豫之處,這是蒙古人性格的表現,漢人女娃,不免要遜色三分。<br /><br />  試看她在面對父、兄對她的愛情干涉之際,所講的那幾句話,何等斬釘截鐵,何等氣概,絕不是要講「孝道」,扭扭捏捏,想愛又不敢愛,弄得窩窩囊囊的漢人女娃所能表現出來的:<br /><br />  「爹爹,事已如此,女兒嫁雞隨雞,嫁犬隨犬,是死是活,我都隨這位張公子了……眼下只有兩條路,你肯饒女兒一命,就此罷休,你要女兒死,原也不費吹灰之力。」<br /><br />  這是將近一千年之前,出自一個女子口中的話,觀乎今日,還有些女性,動不動「我媽媽怎麼說」,真要令人作三日嘔!<br /><br />  看金庸筆下的趙敏,艷麗到這一地步,她可能不是純蒙古血統的人。汝陽王極好色,姬妾如雲,以汝陽王的勢力而論,自然全是各地美女,不知道趙敏是汝陽王哪一房姬妾所生,很可能是一名白種美女,所以趙敏的皮膚,才會白得像玉一樣,要不,中亞一帶,也以美女著稱,趙敏可能有點中亞血統?<br /><br />  趙敏對張無忌一往情深,一則,由於張無忌武功高,那時已將乾坤大挪移功練成,二則,還是綠柳莊的陷阱之中,張無忌對趙敏的虐待,種下的情緣。趙敏以郡主之尊,養尊處優,至於極點,幾時曾受過他人的折磨,更遑論是陌生男子的折磨。一旦被張無忌虐待,自然又恨又想念,就演變成了愛意,過程十分合理。「我看」中「莫名其妙」四字,應該撤消。<br /><br />  而在張無忌來說,以殷離之怪異,周芷若之陰森,小昭之無可奈何,在在都不及趙敏的豪俠之氣來得可愛,自然也意氣相投,終於有情人在經過了種種波折之後,能夠長相廝守,令讀者大感快慰。<br /><br />  「我看」中評趙敏為「上中人物」,應改為「上上人物」才對。<br /><br /><br />八、小昭<br /><br /><br />  小昭是上上人物,在「我看」中,只對她要到波斯明教去當聖女,表示同情。小昭在「倚天屠龍記」之中,處處值得人同情。她要混進光明頂去,又不是自願的,只是奉了她母親之命,這種任務,如果是非自願的話,整天擔驚受怕,心理負擔極重,可憐之極,值得同情。<br /><br />  她在光明頂上,被楊逍父女,發覺有可疑之處,以致上了腳銬手銬。楊逍這個人,隨便怎麼算,只好算是「中上人物」,不論換了甚麼人,都不會這樣對付小昭,范遙不會,謝遜不會,殷天正等等,皆不會。<br /><br />  而小昭受到了這樣壞的待遇不說,還要整天裝成十分醜陋的模樣,真是精神、肉體的雙重虐待。<br /><br />  她自出世以來,可能沒有受到過甚麼好的待遇,逆來順受也慣了,所以一旦張無忌兩番在楊不悔劍下,救了她的性命,她才知道人間還有溫暖、關懷之情存在。自此之後,小昭對張無忌死心塌地,是理所當然之事。<br /><br />  只可惜小昭早知自己的身份,所以心頭極其悲觀,萬般柔情,也只好付諸流水。<br /><br />  在光明頂的秘道之中,小昭所唱的歌,是「倚天屠龍記」全書的宗旨。<br /><br />  「展放愁眉,休爭閒氣。今日容顏,老於昨日。古往今來,盡須如此,管他賢的愚的,貧的富的。」<br /><br />  「到頭這一身,難逃那一日。受用了一朝,一朝便宜。百歲光陰,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br /><br />  張無忌聽了這首歌中的詞句,金庸形容他的感覺,所用的形容詞之佳妙,古今中外,堪稱第一:<br /><br />  「咀嚼曲中……不禁魂為之銷。」<br /><br />  用「魂為之銷」來形容人在生死關口,聽到了這樣歌詞的心境,何等貼切,何等感慨,何等無可奈何,又何等銷魂!<br /><br />  小昭所唱的那首歌,和明教的經文,相輔相成,形成「倚天屠龍記」的主旨:<br /><br />  「梵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唯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br /><br />  人生之無可奈何,至於極點,像張無忌那樣,運氣真是好的,能夠日日替自己心愛的人畫眉。雖然他中了朱元璋的奸謀,但當皇帝,只怕也沒有甚麼味道。<br /><br />  小昭在已經決定回波斯去當明教總教的教主之後,仍然替張無忌換衣,無可奈何之情,看得人心酸不已。小昭淚珠盈盈,張無忌這個人,也真不好,在這時候,還:<br /><br />  「在他櫻唇上深深印了一吻」。<br /><br />  小昭回波斯,本來已夠痛苦寂寞的了,張無忌硬起心腸不作任何表示還好,這「深深一吻」,小昭到了異鄉客地,想起來豈不是更肝腸寸斷!張無忌咬了殷離一口,害得殷離一直在罵張無忌是黑心小鬼。這「深深一吻」,小昭想念起張無忌來,以小昭的溫柔性格,當然不會罵,可是必然增加無窮痛苦,這是張無忌在害人了!小昭在「淒然一笑,舉手作別」之後,日子是怎麼過,真叫人想都不敢想!<br /><br />  小昭真可憐,是金庸筆下女主角中少見的,值得同情的一個。張無忌能給她的只是一句關注的安慰話:「你身居虎狼之域,一切小心。」如此而已,張無忌真不是玩意,益顯得小昭之飄逸高超。<br /><br /><br />九、波斯明教<br /><br /><br />  「倚天」中有一大段,寫波斯明教,文字、情節、動作,均詭異莫名,即使在金庸作品之中,也找不出同樣的例子來。<br /><br />  波斯明教的人,坐船來到中國,個個身懷絕技,有的還會講中國話,雖然生疏,但說來也似模似樣。從波斯到中國,波斯明教的人捨陸路而就海路,也相當奇妙,而且船隻為數不少:<br /><br />  「一排的停了大船。」<br /><br />  從波斯航海,到靈蛇島,該如何走法?首先要弄明白靈蛇島在甚麼地方。趙敏等一行人,離開大都向海邊馳去,一日夜,抵達海邊,自然是河北省塘沽一帶的海口,然後,「向著東南行駛」,又「逕向南行」,大約三天,「第三日午後」,金花婆婆已對海程甚熟,那至多航行到山東沿海附近,是渤海。<br /><br />  從波斯出發,船行到渤海,航程極遠,波斯人對航海術並不精嫻,而居然可以航行如此之遠,波斯明教上下,對於這次遠征,不知準備了多久!<br /><br />  波斯明教以總教自居,而要中土明教聽他們的指揮,這一點,十分有趣,頗有蘇聯人要附從國囑命令的味道,而謝遜的回答是:<br /><br />  「中土明教雖然出自波斯,但數百年來獨立成派,自來不受波斯總壇管轄。」<br /><br />  那是爭取獨立自主,對白甚妙,可以令人作會心微笑。金庸筆下,極多這類「借古喻今」之處,讀者若是細心,可以一一體察,若是粗心大意,自然無法理解,錯過了生花妙筆。<br /><br />  波斯明教有十二寶樹王,各有各的本事,張無忌、謝遜的武功,趙敏的機智,黛綺絲對水性的熟嫻,與他們相鬥,縱使不勝,要來個落荒而逃,大抵也不是難為,但硬是逼得小昭非到波斯去不可,真是沒有辦法。<br /><br />  波斯明教的三使、十二王,來到中土,給張無忌的好處,是得了六枚聖火令,這六枚聖火令的功用,後來極大,不是它們,張無忌只怕已死在少林寺三個老僧的長鞭之下了。<br /><br />  有關波斯明教來到中土的一節,波詭雲譎,是武俠小說中罕見的章節。而其中,尤以介紹波斯怪異的武功為最,波斯三使和張無忌相鬥的那一段,自一一七七頁起,真是看得人驚心動魄。<br /><br />  謝遜和張無忌,本來已是罕逢敵手,一有他們出場,打鬥本來不應該再有甚麼好看之處,因為一方的武功若是太強,打起來成一面倒,還有甚麼好看的!<br /><br />  可是金庸卻安排了波斯的詭異武功,一上來就令得謝遜吃了虧,張無忌也被逼得手忙腳亂,若不是趙敏捨命相救,「玉碎崑崙」之後,再來「人鬼同途」,最後一招「天地同壽」,更是抱必死之心,不但可見趙敏對張無忌愛心之甚,也可以見到波斯三使武功之精妙。<br /><br />  這一大段武功的描述,真是驚心動魄,至於極點。看金庸小說,不能只看人物、情節,而忽略了對武功的描寫。有許多讀者,特別是女性讀者,往往如此,那是一大損失。<br /><br /><br />十、「天地同壽」、楊逍、紀曉芙和楊不悔、殷梨亭、滅絕師太<br /><br /><br />  這一段的小標題十分長,是因為楊逍、紀曉芙和楊不悔、殷梨亭、滅絕師太這幾個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之故,所以把他們聯在一起。<br /><br />  滅絕師太是峨嵋派的掌門,這個老尼姑,看到恨處,寧願冒著被她的倚天劍一劍刺死之險,也要偷偷罵一聲:賊老尼。<br /><br />  其所以要「偷偷罵」,是因為這個老尼,自然有其威嚴,當面罵她,有點不敢。<br /><br />  滅絕師太所代表的,是一種嫉惡如仇的力量。而這種力量中的「嫉惡」,所謂「惡」,全是憑這種力量自己來論定的,只是一種極其主觀的判斷,內中是是非非,一概不予深究。認定是惡,惡就非絕滅不可,用的手段再下流,也可以自己原諒自己,那是為了除惡。此所以滅絕師太可以命紀曉芙去殺楊逍,可以命周芷若發下毒誓,去殺張無忌。不管用的手段多麼醜惡,「道理」似乎總在這種力量那一方面。<br /><br />  這是極其可怕的一種觀念。像滅絕師太這種人,這種力量,一直延綿不斷,至今,一樣還存在。<br /><br />  滅絕師太,她所絕滅的,其實是人性。而人性是不可被絕滅的,所以像滅絕師太這種人,注定失敗。紀曉芙不肯去殺楊逍,周芷若發了誓,也等於白發,滅絕師太泉下有知,一定要氣得化為厲鬼。但就算她真的化為厲鬼,一樣沒有用處。一個自以為所作所為,都合乎道德標準的厲鬼,也只覺其討厭和可憐,而不會覺得有甚麼可怕之處的。<br /><br />  金庸筆下,最討厭的一個人,是滅絕師太,第二個人才輪到阿紫。<br /><br />  像滅絕師太這種死硬的「道德維持者」,只有借書中人蛛兒的話來罵她:<br /><br />  「老賊尼,你胡說八道甚麼?」<br /><br />  還有張無忌的話:<br /><br />  「這般殘忍兇狠,你不慚愧麼?」<br /><br />  不過,像滅絕師太這一類的人,還是會胡說八道下去,還是行為惡毒陰森,而不覺慚愧!<br /><br />  這真是人世間的一大恨事!<br /><br />  滅絕師太最惡毒的一件事,就是逼紀曉芙去殺楊逍不果,而殺了紀曉芙。<br /><br />  紀曉芙不能去殺楊逍,甚至心中還愛著楊逍──楊逍值不值得愛,是另外一件事──生了個女兒叫楊不悔,這礙著滅絕師太甚麼了?可是老賊尼偏偏要管,不但管,而且咬牙切齒,狀若瘋癲。誰叫紀曉芙是她的徒弟,除死之外,已沒有第二條路可以選擇了。<br /><br />  紀曉芙遇到楊逍,和楊逍在一起的過程,看了令人很憤慨。不論這件事的結果,紀曉芙是悔還是不悔,紀曉芙的悲劇,總是楊逍和滅絕師太兩人合力造成的。<br /><br />  紀曉芙的武功平常,楊逍以明教光明左使之尊,武功又高,可是他對美貌女子的手段,竟不是憑本身的武功、內涵、外型去吸引,而是採取了最無賴的做法,先是不斷釘梢:<br /><br />  「千方百計,躲逃於他,可是始終擺脫不掉……」<br /><br />  「弟子走到哪裏,他便跟到哪裏。弟子投客店,他也投客店;弟子打尖,他也打尖……說話瘋瘋癲癲……」<br /><br />  這楊逍,不但釘梢,而且不知道講了些甚麼話,紀曉芙說他「說話瘋瘋癲癲」,那是在滅絕師太面前,不能轉達楊逍的話,楊逍說的,多半是風言風語,調戲女子的話。至此,楊逍的行為,已與流氓潑皮無異了。而楊逍更有甚者:<br /><br />  「……終於為他所擒……力不能拒……失身於他。」<br /><br />  這幾句話,紀曉芙絕不致於是編來為自己辯護,那麼,楊逍是強姦了紀曉芙的,這算是甚麼武林高手的行逕?<br /><br />  武林高手可以有極風流的,可以有一人而有六個情婦,也可以一人而有七個老婆的,但必須有一個原則,要女方心甘情願才行。<br /><br />  像紀曉芙那樣,「力不能拒,失身於他」的情形,楊逍是犯了極其惡劣的強姦罪。強姦罪,是古今中外最不可饒恕的罪行,沒有任何其他罪行比這個罪行更卑鄙、下流、無能的了。<br /><br />  而楊逍居然就犯了這個罪。<br /><br />  起初,楊逍「監視極嚴」,教紀曉芙「求死不得」。在這個期間,楊逍可能對紀曉芙略有一點憐惜之意,曾經甜言蜜語,去哄騙被他強姦了的紀曉芙。楊逍其時,已是四十出頭的中年人,要去哄騙一個二十歲不到的小姑娘,自然容易得很。更何況這個小姑娘,已經失身於他,全然無可奈何,在求死不能的情形下,除了接受他的哄騙之外,也無可選擇。<br /><br />  紀曉芙生了一個女兒,取名「楊不悔」,自然是在那幾個月中,楊逍的甜言蜜語奏了功,紀曉芙實在沒有想到楊逍的行為,極其不堪,對她也不會有真的感情,要不然,以他之能,紀曉芙雖然逃走,他要去找,找到了將之帶到光明頂去,還不是易如反掌!而楊逍根本沒有這樣做,紀曉芙一個少女,又是在滅絕師太這樣的人門下,還有趙敏君這樣的同門,真不知道孩子是怎麼生下來的,也不敢想像,在生育、撫養孩子的過程之中,她受了多大的痛苦!紀曉芙是被犧牲了的人物,值得天下有情人,同聲為之一哭!<br /><br />  在「我看」中,對於楊逍、紀曉芙相識的過程,未曾細看,是以如此寫:「……故意勾引紀曉芙……」、「被楊逍在半強迫的情形下失身」,並且將楊逍評為「中上人物」。<br /><br />  而今,再看之後,一定要相信紀曉芙的話,才能對這段公案,有所評斷。紀曉芙講過楊逍和她相識的過程,是:<br /><br />  「知道今日面臨重大關頭,決不能稍有隱瞞。」<br /><br />  所以,她所說的話,可以作為當日發生的事實。那楊逍的行為,就極其不堪。<br /><br />  所以,金庸也給了他「年老德薄」四字的考語,這個人後來居然也做了明教教主,真是明教之恥!<br /><br />  楊逍,只好算是下下人物。<br /><br />  和紀曉芙同樣,被犧牲了的人物,是殷梨亭。這位殷大俠,一心愛著未婚妻,而未婚妻遭到了這樣的不幸,其催心裂肝之痛,可想而知,所以,他創造了一招「天地同壽」。<br /><br />  這招「天地同壽」是甚麼樣的,金庸寫得極詳細,不但詳細,而且照著去做,真能與敵同歸於盡,是武俠小說中從來也未曾見過的招數,也只有遭到了如此巨大痛苦的人才創得出來!<br /><br />  「這一招專為刺殺緊貼在身後的敵人之用,利劍穿過自己的腹,再刺入敵人小腹」。<br /><br />  「天地同壽」這招名,還是張三丰取的。殷梨亭要殺楊逍,實在有道理,因為楊逍的甜言蜜語,哄得了紀曉芙,騙不了殷梨亭。滅絕師太要殺楊逍,只是為了要替師伯孤鴻子報仇,和殷梨亭要殺楊逍的目的不同。<br /><br />  雖然,殷梨亭就算殺了楊逍,紀曉芙也不會愛上殷梨亭,因為紀曉芙還相信楊逍對她有情意。被強姦了的女子,愛上強姦她的人,這種例子,不是沒有,尤其像紀曉芙那樣的少女,既然失身於楊逍,還有甚麼辦法?<br /><br />  後來,殷梨亭娶了楊不悔,倒是十分巧妙的安排,但總覺得有點不自然,而且,楊不悔其實不怎麼可愛,殷梨亭在面對楊逍這個岳父之際,若是心中不罵幾聲「老賊」,那麼,殷大俠的性格,未免太敦厚了。<br /><br />  一九八〇、十二、二十三、台北,林肯大廈<br /><br /><br />十一、青翼蝠王韋一笑<br /><br /><br />  韋一笑在「四大法王」之中,排名第四。這個韋一笑,真是怪異絕倫的人物,一寫到他,不禁有點心中發毛,真怕他了無聲息,掩到身後,在頸上咬上一口。深夜,凌晨二時,氣溫降至六度,更覺隨時可以有「陰惻惻一聲長笑」傳來,思之駭然。<br /><br />  韋一笑的輕功之佳,連張三丰也稱讚不已,可知真不簡單。<br /><br />  韋一笑出場,在和滅絕師太比了一場輕功之後:<br /><br />  「……踢得黃沙飛揚,一路滾滾而北,聲勢威猛,宛如一條數十丈的大黃龍……」<br /><br />  這是何等氣勢!輕功寫得如鬼似魅容易,寫得如此有氣勢就難。<br /><br />  韋一笑因為練功時真氣走入岔道,所以會定時寒毒發作,要吸人血,才能停止,不吸人血,自己就會死,為了自己不死,就只好不斷吸人血。<br /><br />  雖然,為了自己不死,而致人於死的行為至今仍很普遍,甚至自己根本不必死,只是為了要得到一點利益而致人於死地的行為,也屢見不鮮,但是韋一笑的行為,還是值得商榷。<br /><br />  第一,他要靠吸人血來維持生命,有多久了?隔多久才要吸一次人血?<br /><br />  在「倚天」中,對這一點,寫得相當模糊:<br /><br />  「韋一笑練內功走火,自此每次激引內力,必須吸一次人血,否則全身寒戰,立時凍死。」<br /><br />  「激引內力」,不知多少時候一次?不論怎樣,被韋一笑吸血致死的人,一定不在少數,布袋和尚說不得三次入長白山,去找火蟾,想醫救韋一笑,為的就是:<br /><br />  「不但治好韋一笑的病,也救了很多人。」<br /><br />  值得商榷之處就在這裏:<br /><br />  一、一定非人血不可嗎?其他動物的血,是不是可以替代?像天山童姥,在練功之際,也要吸血,動物的血就可以了。韋一笑三陰脈絡受損,何以非人血不可?不能以動物的血來替代?<br /><br />  二、吸人血,也可以不致人於死。就算非人血不可,也可以多找一點人來收,每人吸上五百CC左右,致人的損害不大,於自己有利,而且以青翼蝠王的神通廣大,還可以給被吸血者以各種各樣的補償。但韋一笑似乎每次只找一個人,吸乾了方休,這種濫殺無辜的行為,絕不值得讚揚。<br /><br />  韋一笑雖然輕功神出鬼沒,行事也有很多令人尊敬之處,但是濫殺無辜這一點,不能原諒。令人尊敬之處,是他能夠放過殷離,為了明教團結,不去吸白眉魔王孫女的血,寧願自己血液凝結而死,這一點,相當不容易。<br /><br />  還有一點,關於韋一笑十分有趣的事是,在「倚天屠龍記」全書之中,竟沒有一處,是形容韋一笑的樣貌身形的,這使得青翼蝠王,充滿了神秘感。只知道他穿「青袍」──黑色的袍子,笑聲十分陰森,來去若電,如鬼似魅(那是形容他的身法),如此而已。<br /><br />  他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甚麼臉容?「倚天」之中,一無提及,只好自己去想像。想像之中,一定是乾瘦若殭屍(他吸血),而且面目一定極其陰森可怖,說不定倒吊眉,三角眼,有多恐怖,就有多恐怖,決計不會是一個美男子就是了,<br /><br />  韋一笑是一個極度怪異的人物,這樣怪異的人物,在金庸筆下,也不多見。<br /><br /><br />十二、鹿杖客和鶴筆翁<br /><br /><br />  鹿杖客和鶴筆翁,是「倚天屠龍記」中,武功最高的反派人物。可是這兩個反派高手之沒有氣勢,卻是金庸筆下的反派人物之最。<br /><br />  這兩人的武功極高,張無忌一回到中土,就中了他們的暗算,被搶走,在整個故事之中,佔了極重要的地位。可是不論如何,這兩個反派高手,一直沒有氣勢,只覺得他們被趙敏和王保保兩人呼來喝去,簡直和一般小卒無異。<br /><br />  這兩人的武功是哪一門哪一派的,也沒有交代過,只知道他們武功高就是。<br /><br />  兩人之中,鹿杖客好色,鶴筆翁好功名利祿,缺點甚大。可是怪的是,好色的,也未見有甚麼轟烈的好色行動,好功名利祿的,也未見撈到了甚麼。這兩個人,處處透著莫名其妙之處,儘管他們的武功高,卻絕不給人以高手的印象。若是只看一遍兩遍「倚天」,可能連兩個人的名字都記不住。<br /><br />  或許,是由於在「倚天屠龍記」中,主要的衝突,是放在各門正派和魔教之上,蒙古人的那一條線,反而變成次要,所以才有這樣的情形出現。<br /><br />  金庸在「倚天」之中,筆墨全都落在明教在各大門派身上,鹿杖客和鶴筆翁,反倒淪為普通人物了。<br /><br />  玄冥二老的外號很有氣派,可是不論言、行,都一點也沒有氣派。<br /><br /><br />十三、大戰<br /><br /><br />  「倚天屠龍記」中,大戰之多,冠於一切金庸作品。<br /><br />  王盤山謝遜大展神威,何足道獨闖少林,武當山上,幾次遭遇危險,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張無忌自布袋中脫穎而出,力服六大門派的那一戰,幾乎佔了全書二十分之一的篇幅,更是一氣呵成,一點空隙也沒有,看得人廢寢忘食。<br /><br />  這是最大的一次大戰,當張無忌趕到之際,六大門派已然大佔上風,明教上下,已然準備殉教了。只有白眉鷹王,還在硬撐,連出場氣勢如此驚人的殷野王,也已經昏迷不醒了。<br /><br />  力挽狂瀾的是張無忌一個人──那真正是他一個人的力量,因為根本沒有人可以幫他了。<br /><br />  (附帶一提殷野王,這個人,出場氣勢非凡,但是他對女兒不好。一個對女兒不好的爸爸,決不會是甚麼好人,一點也不可愛。)<br /><br />  那時候,張無忌已經練成了「乾坤大挪移心法」,再加上九陽神功,武功天下第一,自然無往不利。雖然曾一度受窘於正反兩儀刀法、劍法,但也不旋踵就佔了上風。可是最後,還是莫名其妙,被周芷若刺了一劍。<br /><br />  天下第一高手,莫名其妙被他女朋友刺上一劍,變成重傷的情節,在金庸小說之中,不但「倚天」中有張無忌被周芷若刺,還有「笑傲江湖」之中的令狐冲被岳靈珊刺。這種情節安排,無非是為了一個人變得天下無敵之後,若是一帆風順,所向無敵,便減少了趣味,所以總要想辦法令他受一點傷之故。<br /><br />  這樣的安排,看得人不甚舒服,同樣可以安排武功更高的高手,令張無忌吃虧,佔不到上風,製造驚險。金庸事實上也作了這樣的安排,就在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一段之中,雙刀雙劍,正反兩儀,就曾令得張無忌險死還生,看得讀者和張無忌一起淌汗。<br /><br />  再往後,金庸又寫了和波斯明教的三使之戰,也是驚心動魄,至於極點。再下去,還有少林寺三老僧神出鬼沒的長鞭,張無忌幾乎陷身鞭陣之中。<br /><br />  那兩場大戰,張無忌武功雖然第一,也是幾經困苦,才佔了上風,過程之驚險,絕顯不出張無忌在武功變成天下第一之後的所向無敵。<br /><br />  那比不加抵抗,任由女人刺上一劍好得多了,而且,持劍的女人一點也不可愛,若是一劍刺死了,不但冤枉,而且窩囊。<br /><br />  謝遜和成崑的決鬥,雖然只有兩個人,但是也可以列入大戰之列。萬龍寺的一役,最最熱鬧。<br /><br />  而最大的一次戰役,比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規模更大,參與的人更多的,則是少林寺前,武林群豪群集,大家要找出謝遜來的那一場戰役。<br /><br />  在這場戰役之中,峨嵋派在周芷若的率領之下,風頭出足,「霹靂雷火彈」一出,中者喪生。然而雷火彈雖然威力奇猛,卻是武俠小說中的敗筆。這種像是手榴彈一樣的東西,偶然出現,還可以調劑調劑,若是每個人身上都帶上一打半打,張無忌也不用練甚麼乾坤大挪移心法,只要練臂力,看誰擲得遠就好了。<br /><br />  在那一段中,出現了一個極其有趣的人物,醉不死司徒千鍾,這個人好講話,結果因為講話而惹來了殺身之禍,可以作為同類人物之戒。<br /><br />  司徒千鍾最有趣的對白是要和歐陽牧之一起共創一個「酒色派」,真是調侃武林派別,至於極點。<br /><br />  司徒千鍾是被雷火彈炸死的,雖死猶帶笑容,死得毫不痛苦,喝酒也有喝酒的好處。金庸筆下,好酒人物甚多,豪莫過於喬峰,趣莫過於司徒千鍾。每當看到司徒千鍾出場,總要浮一小白,寫到他,要浮一大白,司徒千鍾是上上人物。<br /><br />  同樣筆墨極少的有趣上上人物,還有一位華山派的高手,這位老先生,連名字也沒有,書中只稱之為「高老者」。這位高老者武功卓絕,反兩儀刀法,神出鬼沒,可是有趣之極,一點沒有武林人物的戾氣。<br /><br />  這位高老者,打不過人時,可以一口濃痰吐將出去。打輸了,他說,<br /><br />  「勝敗乃兵家常事,老子是漫不在乎的。」<br /><br />  其風度、氣量,只有「天龍八部」中的一陣風風波惡,差可比擬,但是風波惡仍及不上這位高老者。<br /><br />  張無忌出來,調解六大門派和明教之間的怨仇,也只有高老者一個人接受:<br /><br />  「高老者道:『依你說是不礙的?』<br /><br />  張無忌道:<br /><br />  『不礙的。』<br /><br />  高老者道:『師哥,這小子說是不礙的,咱們就算了罷!』」<br /><br />  高老者有「算了吧」的氣度,其餘各派的高手都沒有,這位高老者是極可愛的人物。正因為他自己的性格如此可愛,所以他才會了解到張無忌的可愛,去拍張無忌的頭,而張無忌坦然受之,看得眾人冷汗直淋,兩個當事人,由於心懷坦蕩,反倒不覺得怎樣。「倚天屠龍記」全書之中,論氣度,可與張無忌比擬者,也只有這個沒名的華山高手而已。<br /><br />  「倚天屠龍記」中,有兩段,寫張三丰授技。先是授俞岱巖,繼而「即炒即賣」,授張無忌太極劍。這兩段授武的文字,不但道出了太極拳的要旨,道出了一切武學的要旨,也道出了學習任何知識的要旨,以下是張三丰和張無忌之間的對白:<br /><br />  「孩兒,你看清楚了沒有?」<br /><br />  「看清楚了。」<br /><br />  「都記得了沒有?」<br /><br />  「已忘記了一小半。」<br /><br />  「好,那也難為了你。你自己去想想吧……現下怎樣了?」<br /><br />  「已忘記了一大半。」<br /><br />  「孩兒,怎樣啦?」<br /><br />  「還有三招沒忘記……這我可全忘了,忘得乾乾淨淨的了。」<br /><br />  這一番對白,其中包含的道理,連明教五散人中的周顛也不明白,他就曾經叫:<br /><br />  「糟糕,越來越忘記得多了!」<br /><br />  張無忌因為其時九陽神功已成,乾坤大挪移心法也已練成,和張三丰,是並世武林之中,兩個最高的高手,所以心意相通,可以明白。<br /><br />  他們兩人之間的對話,雖然簡單,但是卻道出了教與學之間的真理。教的目的,並不是要學的人將教的人的每一句話都記住,而是在知道了原則之後,去自由發揮,不可拘泥於教的人的每一句話,一個章節,而是要融會貫通。<br /><br />  「忘得乾乾淨淨」,是學的人要將教的人所教的一切,當作「陳」,將「陳」推開,才會有「新」,不然,只是陳陳相因,怎麼會有進步?<br /><br />  這是教、學之間的最高原則,唯其如此,人類的學識,才會不斷有新的累積,新的不旋踵就變成舊的。唯其如此,人類才會不斷進步。<br /><br />  張三丰在教張無忌的時候,必然感到極度愉快,因為張無忌是這樣懂事的一個學生。如果張無忌忽然問:太師父,這一招怎麼使?張三丰不被氣得吐血者幾稀!<br /><br />  得一知己,死而無憾,張無忌是張三丰的知己,周顛就不夠資格遠甚了。<br /><br />  「倚天」中的大戰、小戰,不下百餘,若是一一論來,只怕就可以佔一本書,只好簡單一點,反正要看其精彩部分,可以看原著。<br /><br /><br />十四、宋青書和周芷若<br /><br /><br />  宋青書在「倚天」之中,是一個十分特別的人物,他和丐幫長老陳友諒搞在一起。陳友諒是歷史上真有其人的一個人物,和朱元璋爭天下,漢人之間打內戰,打得十分慘烈,最後失敗,朱元璋才一統中原,當了皇帝。<br /><br />  宋青書是一位英俊少年,青年才俊,家世好,武功高,他和陳友諒發生關係,是因為他有一條小辮子,被陳友諒捏在手裏。這個陳友諒要來要脅宋青書的把柄,是宋青書暗戀著周芷若。<br /><br />  宋青書暗戀周芷若,時時去偷看峨嵋諸女弟子的住所,被莫聲谷發現。就像是滾雪球一樣,本來是一件小事,為了隱瞞小事,做了另一些事,又為了隱瞞另一些事,再做了一些更嚴重的事,到了最後,雪球越滾越大,終於演變成為謀殺七師叔莫聲谷的事,事情到了這一地步,已經無可收拾了。<br /><br />  從開始做一點小壞事,到後來壞事越做越多,越做越大,這個過程,金庸寫得極之細膩。宋青書自己也知道這樣下去會不得了,可是還是一步一步向著死路的盡頭走過去。凡是這樣的情形,總可以達到目的,一定會來到死路的盡頭。<br /><br />  宋青書後來,在名義上做了周芷若的丈夫,可是他甚麼也沒有得到。周芷若只不過在利用他,拿他來尋開心。周芷若是極其可怕的一個女人,其可怕的程度,十分駭人,她甚至可以為了陷害他人,而將自己的頭皮削去一片,做得出這種事來的女人,其忍、狠之處,思之不寒而慄。<br /><br />  周芷若做了許多壞事,而且每一件的情節,都相當惡劣,不知道金庸何以原諒了她。其實,周芷若的所作所為,都是不能原諒的。那個來自活死人墓的黃衫女子,就不怎麼喜歡周芷若。<br /><br />  周芷若唯一值得同情之處,是她的上面,有一個滅絕師太在壓著她,做她不願意做的事。可是周芷若卻也沒有怎麼反抗過。<br /><br />  周芷若是金庸筆下最不可愛的女人之一,比阿紫還難對付。阿紫明擺著使小性,有己無人。周芷若是暗地裏弄陰謀,也有己無人。<br /><br /><br />十五、趙敏的手下<br /><br /><br />  趙敏手下,高手如雲。玄冥二老不算之外,還有神箭八雄。神箭八雄是甚麼來歷,書中並未細表,只知道是八個武林高手,氣派甚大,追殺一隊蒙古兵之際,當真是人強馬壯,隱隱有蕭峰的燕雲十八騎的氣勢。<br /><br />  除了神箭八雄之外,還有阿大、阿二、阿三這三個高手。阿大,是原來丐幫的長老方東白,劍法超群。阿二、阿三是甚麼來歷,也沒有細表,武功之高,比起神箭八雄來,尤有過之。<br /><br />  為了對付方東白,張三丰才現炒現賣,教了張無忌太極劍法,可知連張三丰、張無忌,也不敢小覷了他。<br /><br />  趙敏不知是用甚麼方法,來統率這些高手的?想來手法一定十分高超,這些高手,對趙敏一定也極其忠心。趙敏甚至可以將倚天劍交在方東白的手中。倚天劍如何鋒利,幾乎無堅不摧,而又落在方東白這樣劍術超群的人手中,威力比在滅絕師太手中更甚。<br /><br />  如果方東白稍有異心,倚天劍一到手,轉過頭來和趙敏為敵,玄冥二老絕攔阻不住。就算方東白不想與趙敏身旁的手下為敵,有倚天劍在手,要求個全身而退,總不是難事吧?<br /><br />  然而,方東白雖然倚天劍在手,絕無異心,可知趙敏對手下,統領有方。<br /><br />  方東白是劍術名家,倚天劍又是為武之士夢寐以求的寶劍,不知道方東白握了倚天劍在手之際,是不是曾起過據為己有的念頭?他又為甚麼會投到趙敏手下,去當個「阿大」的?這些問題,都很令人懸念。<br /><br />  「倚天屠龍記」寫到這裏,也差不多了。最後,提一提一個小節,全然無關緊要,可是金庸寫得十分壯烈、有氣勢。<br /><br />  那便是屠龍刀斷成兩截,明教的銳金旗掌旗使吳勁草、烈火旗掌旗使辛然,共同聯手,將之銲接在一起。這一段寫得極佳,是小說中罕見的好文字。而接了屠龍刀之後,根本不願再接倚天劍,也顯出吳勁草此人的英雄氣概。<br /><br />  鐵匠出身的吳勁草,在明教地位不算高,看過「倚天」的人,能記得他名字的也不會多,因為他在書中,不算是重要人物。<br /><br />  然而,就是這麼一小段描寫,已足以令人對他肅然起敬,永留腦海。屠龍寶刀,接好了以後,以張無忌的武功而論,用到的機會不會太多,後來不知落到了甚麼人的手中?是不是有可能,「鹿鼎記」中,韋小寶得到的那把鋒利無比的匕首,就是屠龍刀,或者是斷了的倚天劍所改鑄的?一直聯想下去,不知可以想得多遠!<br /><br />  就此作一個了結。<br /><br />  「倚天屠龍記」,在金庸作品中,情節變幻最多,但由於他其他作品更具優點,所以,仍然只好排第六位。<br /><br />  一九八〇、十二、廿五、台北,林肯大廈</div></body></html> in /var/www/vhosts/enjoyreadinghour.com/zh.enjoyreadinghour.com/eKatab/REST.class.php on line 799
再看金庸小說

再看金庸小說 線上小說閱讀

倚天屠龍記



一、第一部分


  「倚天屠龍記」全書,分為上、中、下三部。

  這三部,或稱三部分,全然可以自成段落,但是摻合在一起,又成為一整部,結構十分奇特。

  「倚天屠龍記」的第一部分,是承繼了「神鵰俠侶」而來的,出場人物是郭襄(那時郭襄,仍然只是一個小姑娘)、崑崙三聖何足道、覺遠大師、張君寶、少林寺眾高僧等等。

  其中,郭襄、覺遠、何足道等,都是在第一部分之中出現了之後,就此不再在書中出現的人物。何足道出現在少林寺,目的是將張君寶引出來而已,這個人物,無關重要,郭襄出現的目的,則只是表示「倚天」是接著「神鵰」而來的,在「倚天」中也沒有甚麼地位可言。但有兩個無名無姓的人,卻是「倚天」全書之中,極其重要的人物。沒有了他們,根本就沒有「倚天」所有故事的發展。

  第一部分中十分有趣的一節是何足道上少林寺,和少林寺眾高僧大打出手,結果若不是張君寶這個少年出頭,少林寺千載威名,就要毀於一旦。

  這一節,本來也沒有甚麼有趣,但是因為同樣的情節,出現在金庸筆下,次數甚多之故,所以才覺得有趣。

  金庸的武俠小說中,和所有的武俠小說一樣,都寫少林寺為武林泰斗,可是開少林寺玩笑之多,也堪稱空前絕後。

  一個人上少林寺,整得少林寺眾高僧狼狽不堪的情節,「倚天」有(結果是張君寶打救),「天龍八部」也有(結果是虛竹打救)。「鹿鼎記」中,韋小寶到少林寺去做和尚,「笑傲江湖」中,令狐冲率領群豪,到少林寺去大鬧。少林寺方丈勾引人家十八歲大姑娘,少林高僧不通世務,等等,都是在開少林寺的玩笑。

  何足道大鬧少林寺,張君寶挽回了少林寺的聲譽,反倒惹下了大禍這一節,又引出少林寺多年前的一段秘隱來,說明了少林寺分出了西支,以及一個火工頭陀的狠辣功夫,分成了三支,伏下了後面第二部分中,俞岱巖受傷的伏線。

  第一部分中,最出色的人物自然是張君寶,這位後來成為「中國武學史上不世出的奇人」的張君寶,其時只不過是一個少年。

  在「倚天」中,這個少年一生命運的轉捩點,只不過是於無意之中,聽到了一男一女兩個鄉民的對話:

  「你一個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自立門戶……當真枉為生於世間了。」

  「常言道得好,除死無大事。難道非依靠別人不可?」

  這幾句話,在當時「但覺天地茫茫,竟無安身之處」的張君寶聽來,真如當頭棒喝,又覺得含有無限機鋒。本來,張君寶已經受了郭襄的一隻金絲鐲兒,要到襄陽去見郭靖的了。

  張君寶的性格武功,若是到了襄陽,郭靖見了一定大喜,不是「說不定會收了做徒兒」,而是一定會收之為徒,那麼,張君寶的一生,和後來張三丰的一生,就會截然不同,他若不是和郭靖一起,與襄陽共存亡,死在襄陽保衛戰之中,也必然不能成為不世出的武學奇人。

  但是人生的際遇,往往就是如此奇妙。張君寶晚不休息,早不休息,恰好在那一雙鄉下男女經過時,在道旁休息,聽到了他們的對話,觸發心境,決了心意,不再去投靠郭靖。

  算算或然率的話,張君寶和這雙鄉下男女見面的機會之微,微到了極點,刻意安排,尚且未必能夠遇見,但他們偏偏遇上了。

  我們每一個人,在一生之中,其實都不知有多少這樣的機緣。在馬路上走,迎面有一個陌生人來,左邊有一個陌生人擦肩而過,誰也不會加以注意。但是和這個陌生人迎面、擦肩而過的機會,同樣是微乎其微,以後可能一輩子再也見不到這個陌生人了,這同樣是一種機緣。

  人和人之間,人和物之間,物與物之間,能相遇、相合、相聚,全有不可知的機緣在。這種相遇、相合、相聚,可能對身在其中的人,一點也不發生影響,也可能對當事人,產生天翻地覆的影響。

  任何人的一生,充滿了這樣可以發生變化的機會。在變化之中,選擇哪一條路去走,決定這個人的一生。

  所以,那根本連名姓都沒有的一雙鄉下男女,是「倚天」中極其重要的人物,他們自顧自的對話,影響了張君寶的一生。

  而如果張君寶不是成了張三丰,自然沒有武當七俠,沒有殷素素、張翠山之戀,沒有了張無忌,也就沒有了全部「倚天屠龍記」。

  在第一部分之中,還有一樁十分令人懷念的小東西,就是自郭襄腕上褪下的那一隻金絲鐲兒。

  那一隻金絲鐲兒,落在張君寶的手中,張君寶後來在武當山「渴飲山泉,饑食山菜」,只怕也沒有甚麼機會將之來變賣了換銀子去胡調。

  那隻鐲子,想來一定仍然在張三丰的手中。

  後來,郭襄創了峨嵋派,傳到了滅絕師太,滅絕師太有一個女弟子叫紀曉芙,和張三丰的弟子殷梨亭有婚姻之約,當日訂婚之際的聘禮不知是甚麼?最合適的,莫過於當日自郭襄腕上褪下來的那隻金絲鐲子了。


二、第二部分


  「花開花落,花落花開。少年子弟江湖老……」

  第二部分一開始,已至少是七十年以後的事了,張三丰從一個瘦少年,變成了年屆九十的武林泰斗。

  第二部分的主要人物是張翠山、殷素素和金毛獅王謝遜,張無忌在第二部分中,只是一個小孩子,在冰火島上,可憐得要死,本來還有一隻猴子和他作作伴,經過金庸修訂之後,連逗猴為戲,和猴子一起翻翻觔斗的樂趣都被剝奪了。反倒常被謝遜「又打又罵」,打到了「身上青一塊、烏一塊」的地步。想想金毛獅王謝遜武功蓋世,出手如何之重,真是伸一根指頭就可以要了小無忌的命,小無忌的童年,殊不快樂,可想而知。

  第二部分,是由屠龍刀引出來的。由屠龍刀引出謝遜、引出張翠山和殷素素的關係。其間又寫了殷素素行事的神出鬼沒。後來,到了冰火島上,才又將三個人聯結在一起,又倒敘了謝遜和他師父成崑之間的關係,以重回中原,張翠山、殷素素夫婦雙雙自殺,作為結束。


三、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佔「倚天屠龍記」的百分之七十,這才是正傳,主角變成了張無忌、明教,以及和張無忌發生了種種戀情上糾纏的女子。這一部分的情節,錯綜複雜,互相糾纏,但始終是以明教為一條主線下來的。細節及有感想的地方,留在後面詳述。


四、張翠山和殷素素


  張翠山是武當七俠中的第五俠,殷素素是天鷹教教主的女兒。殷素素初出場時,氣氛寫得極詭異,只覺得她來頭極大,高深莫測,在錢塘江的船上,用「蚊鬚針」傷了俞三俠,在龍門鏢局之中,大發神威,令都大錦送俞岱巖上武當去。

  在這裏,頗有一點不明之處,天鷹教的教眾極多,為甚麼自己不派人護送,而要去托龍門鏢局?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來看,都大錦的武功,都是六七流角色,天鷹教隨便派幾個人出來,也比都大錦強,又何必多此一舉?更不明白的是,「蚊鬚針」、「七星釘」難道都沒有解藥?如果有了解藥,俞三俠又不是尋常人,自己總可以走動了吧?何以還要人送,躺在擔架中,生死由人?

  這是一個疑點,由這個疑點而發生出來的事情極多、極大,非同小可,所以疑點實在有澄清的必要,但是翻來覆去看看,都無法找到答案,仍然是疑點。

  殷素素第一次見張翠山,寫得極詭秘,張翠山:

  「忽聽得背後有人幽幽嘆了口氣。」

  「這一下嘆息,在黑沉沉的靜夜中聽來大是鬼氣森森……斜睨舟中遊客,只見他青衫方巾……側面的臉色極是蒼白……冷冷冥冥,竟不似塵世間人。」

  殷素素那時,正是在龍門鏢局大開殺戒之後,她獨坐舟中,似乎已經預想到日後大難將至,所以心情特別靈空,預感中將來的不幸,使她的心情超出了時空的限制,這時候的氣氛,當然怪異之極。所以,後來殷素素寧願在冰火島上終其生,不願意回到中土來。

  殷素素女扮男裝,裝束和張翠山差不多,恐怕不是有意模仿,因為即使她在其他場合曾經見過張翠山,以殷素素的身份而論,也沒有理由突然心生愛意。

  不過,張翠山和殷素素第一次見面,倒談得極其投契。他們相見的情形,和郭靖、黃蓉初見時,有點相像。同樣在湖邊,女方在舟中。而且,女方的身份,也全是被正人君子認作是「妖女」的那一類。

  張翠山初見佳人,反應甚怪異:

  「一愕之下,登時臉紅,站起身來,立時倒躍回岸。」

  殷素素多半知道張翠山的性格,要維持一種道德君子的形象,所以並沒有甚麼表示,只是唱了一首歌兒,蕩舟而去。

  果然,張翠山行動如此古怪,但是心頭,在一見了「玉頰微瘦,眉彎鼻挺,一笑時左頰上淺淺一個梨渦」的少女之後,心境也不能平靜:

  「思如潮湧,過了半個多時辰,這才回去客店。」

  半個多時辰,那至少超過一小時。在這一小時多的時間中,張翠山先生在想些甚麼?人家早就搖著船兒走了,還等甚麼?希望人家回來?既然在人走了之後望人回來,何不當時不倒躍回岸?還是在想少女歌中的相約之詞,是不是該去赴約?

  張翠山的性格就是這樣莫名其妙。他不是沒有真性情,可是偏偏要諸多做作,維持一種「俠義」的形象,大凡這樣的人,有一種行動的準則,就是在大眾面前,一定要努力維持形象,到了無人看見的時候,是怎麼樣一個情形,反正沒有人看到,自然也無關緊要了。

  所以,如果不是後來張翠山和殷素素,到了冰火島上,反正再「英雄俠義」,也沒有人看到,張翠山絕不會和殷素素成婚的。

  也所以,一回中土,張翠山知道了殷素素當年曾傷過俞岱巖,忽然「悲憤」發作,立時要自殺,因為又到了有人的地方,他死也要維持形象。這類性格的人,真是又愚又可憐!

  張翠山第二次見殷素素,情形和第一次並無不同,也知道了殷素素是女子,可是第二次,就「輕鬆躍上船頭」了。從「立時倒躍回岸」和「輕鬆躍上船頭」之間,並沒有發生任何變化。「立時倒躍回岸」自屬多餘,張翠山多少有點假道學,似屬無可否認。更妙的是,當張翠山看到殷素素「清麗不可方物」之後,忽然又「轉身躍上江岸,發足往來路奔回」,一之為甚,豈可再三!如果張翠山那年十三四歲,少年人看到異性,這種表現,理所當然,張翠山已是名滿天下的武當七俠之一,兀自這副德性,真是不敢恭維,叫人哭笑不得!

  上岸奔出「十餘丈」,又「斗然停步」,舟順流而下,他也跟著走,天下起雨來了,張、殷之間的對白,儼然是賈寶玉和小紅之間的對白,再接下來,便是一人在舟,一人在岸,邊講話,弄明白了殷素素的行為之後,張翠山又「躍上了船頭」──這一次,已是兩去兩來了!

  殷素素可能看穿了張翠山這種想愛又不敢愛的怪行動,所以也以怪行動對付之,將自己手背上所中的毒暗器拍進肌裏,引張翠山出手。殷素素後來的行逕,並不怪異,初見張翠山時反倒如此,原因多半在此。

  在這一大段情節之中,有一個十分重要的地方,值得提出來研究一下。

  初相識,在船上,殷素素已經詳細向張翠山說明了俞岱巖受傷的經過,如何被假扮的六個人截了去,如何她叫龍門鏢局送俞三俠到武當。如何龍門鏢局護送不力,她殺了龍門鏢局中的人,一切經過情形,只隱瞞了一件,就是在錢塘江中,用蚊鬚針傷了俞岱巖一事。但那一針之傷,是無關緊要的,一到武當,就可以醫得好。

  那也就是說,張翠山根本早已知道了殷素素所做的一切事,並不是一點也不知道。

  在已經知道的情形下,後來兩人又做了夫妻,連孩子都十歲了,何以還會一聽得殷素素說出針傷俞岱巖,便自:

  「全身發抖,目光中如要噴出火來」?

  所以張翠山的性格,自始至終,都十分不穩定,在沒有人的時候好,一到了要擺俠義架子之際,就變得沒有人情味,不單對他人如此,對他自己也是如此,莫名其妙,就抹了脖子。在抹脖子之前,也不想想看令俞岱巖終身殘廢的究竟是甚麼人,冤有頭,債有主,將這筆賬一股腦兒算在殷素素身上,真是不公平至於極點。

  殷素素嫁了這樣一個人,真是無可奈何之極。

  張翠山和殷素素的這一段,令人怏快不已。


五、謝遜、成崑、陽頂天和陽夫人


  「只見大樹後緩步走出一個人來。那人身材魁偉異常,滿頭黃髮,散頭散髮,眼睛碧油油的發光,手中拿著一根一丈六七尺長的兩頭狼牙棒,威風凜凜,真如天神天將一般。」

  這個人,就是明教四大法王之一的金毛獅王謝遜。

  謝遜在「倚天」之中所佔的地位,極其重要,許許多多的情節,都和他發生關係,一直可以上溯到明教前任教主夫婦間的事,和成崑有關,也和他有關。謝遜如果不是謝遜,而是另一種性格的人,「倚天」的整個故事發展,就要重寫。

  不過謝遜也做了一件相當莫名其妙的事情。在南海無名小島之上,周芷若盜了屠龍刀,傷了殷離,做了許多壞事,張無忌全然被蒙在鼓裏,而謝遜則從頭到尾,知道得清清楚楚,他為甚麼一直不講?開始時還可以說是怕張無忌敵不過周芷若,講了出來會弄巧成拙,但後來回歸中土,其時武功強弱的形勢,已十分分明,他居然還是不說,真不知心中打的是甚麼主意。

  固然,因為謝遜不說,以致,日後生出無數事來,豐富了「倚天」的情節,但以謝遜這樣直性子的人,居然非但不說,而且在事情發生之後,大力撮成張無忌和周芷若的婚事,這就有點令人難明。

  謝遜明知周芷若是險惡小人,還要:

  「替你作主,要了她為妻。」

  而且心還急得很:

  「揀日不如撞日,咱們江湖豪傑,還管他甚麼婆婆媽媽的繁文縟節,你小兩口子不如今日便拜堂成親吧。」

  謝遜這樣做,究竟有何作用,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謝遜除了做了這件事不甚可解之外,其餘所作所為,雖然激起武林公憤,但是於情於理,全是可以理解的。

  謝遜最大的罪惡,是濫殺無辜,殺了人之後,就題上「殺人者成崑」字樣,想藉此引成崑出來。

  成崑殺了謝遜全家,血海深仇,非報不可,謝遜在實在沒有辦法之中,用了這個辦法,當然是愚不可及,自己給自己更增添麻煩,不過病急亂投醫,一個人,家庭遭了這樣慘變,而謝遜又是如此性情中人,不守世道規矩的,再要他理智地來處理這件事,那就滑稽得很,非胡來不可。

  謝遜的性格十分衝動,他究竟是甚麼地方人,「倚天」中沒有交代,他不是中國人,看他的樣子:「身形異常魁偉」不奇,「一頭黃髮」就很可疑,再加上「雙眼碧油油的發光」,金髮碧眼,哪是中國人?而且他對波斯美人黛綺絲的感情特別好。紫衫龍王是波斯人,謝遜如果也是洋人,雙方之間的感情,便比較容易拉近一些。

  金髮碧眼的,北歐人居多,謝遜是北歐人乎?或者不會自那麼遠來,來自南歐的可能性比較大,可能是順著「絲綢之路」來的吧?而且,他也不會是歐亞混血兒,純歐洲人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為遺傳原理,深色素佔優勢,歐亞混血,眼珠是碧色的機會極少。

  「倚天」的背景是元朝,馬可孛羅早百餘年就到中國,謝遜原籍義大利的可能性很大。

  謝遜在家遭巨變之後,精神狀態已經極不正常,而且還會時常發瘋。這種病症,在醫學上,稱之為「間歇性瘋癲症」。不發作之際,和常人無異,一發作,和瘋子一般。

  謝遜的瘋病,自然是刺激過甚而來,每次發作,謝遜總是叫:「妻子給人害死了,母親給人害死了!」或者叫:「你為甚麼殺死我媽媽,殺死我孩兒!」

  這真是人世間的大悲劇,金庸在「飛狐外傳」中,曾寫了一個女瘋子,因為孩子被冤枉偷吃了鵝而死所以變瘋,這個女瘋子只不過是一名普通的鄉下女子,而謝遜則是大英雄大豪傑,名揚天下的人物。然而,在感情上,在他們因為悲痛而致於神經錯亂這一點上,他們都是人,人有人的感情,不論是鄉下人還是英雄豪傑,並無二致,全是人。

  謝遜的家庭慘變,來自他的師父,混元霹靂手成崑──這個成崑,是「倚天屠龍記」之中,第一大奸大惡的惡人。

  成崑殺謝遜的家人,是有計劃有預謀的行動,成崑「知徒莫若師」,對謝遜性格上的弱點,知道得十分清楚,知道一旦給他受了慘重的打擊,謝遜這個外國人,一定會發瘋,會鬧得整個武林,天翻地覆。

  成崑之所以要害謝遜,說起來,事情和謝遜本身,根本一點關係也沒有,關係是在另外一男一女身上,那一男一女,是陽頂天和陽夫人。陽頂天,是明教的教主,而陽夫人,則是成崑的戀人──師妹。

  一場大悲劇,一場大混亂,竟是從男女私情,三角戀愛種下的因,真是長江大河始由濫觴,大風起於萍末,令人浩嘆。

  而其中最關鍵性的人物,就是在書中無名無姓的這個女子──陽夫人。陽夫人是成崑的師妹:

  「兩人從小便有婚姻之約,豈知陽頂天暗中也在私戀我師妹……我師妹也心志不堅,竟爾嫁了他。」

  這女子嫁了陽頂天,本來也可以相安無事,偏偏又:

  「婚後並不見得快活,有時和我相會。」

  成崑和陽夫人私通,仍然心懷大憤:

  「……將我愛妻霸佔了去,我和魔教此仇不共戴天。」

  成崑心中的怨憤,至於極點:

  「成崑只要有一口氣在,定當殺了陽頂天,定當覆滅魔教。」

  陽頂天後來,等於是死在成崑之手的。因為陽頂天發現了他和陽夫人在秘道幽會,一怒之下,真氣走入岔道,真是非死不可。

  陽頂天一死,明教真是不可收場,一直到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全是那時種下的因。陽頂天的遺囑,要謝遜暫攝副教主之位,也未能傳達出來,以致教中各頭領,互相爭奪,互不相讓,四大法王各奔東西,左右光明使更互不見面,五散人流落江湖,偌大一個明教,幾乎就此風流雲散,成崑也算是厲害之極的腳色了!

  而這一場大禍,又全是陽夫人三心兩意引起的,陽夫人可以不嫁陽頂天,也可以嫁了陽頂天之後,不和成崑來往,事情就會簡單得多。

  不過,這位陽夫人實在也是可憐人,陽頂天和成崑,她實在不知該選擇哪一個才好,而她又不幸是一個女人,從古至今,一個男人有兩個愛人,不足為奇,但是一個女人若然有了兩個男人,那就是大逆不道之至,誰也不會原諒,所以陽頂天一死,陽夫人也只好跟著死。

  結果是兩敗俱傷:陽頂天娶到了人,要不到心;成崑得到了她的心,卻得不到她的人。

  這是一個社會壓力、個人感情交織而成的大悲劇,影響了許許多多人,也是「倚天屠龍記」中最重要的一則感情穿插。

  陽頂天這個人,在「倚天」中,金庸著墨不多,看起來,這個人並不是太可愛,不知道何以四大法王、左右使、五散人等,對他都十分服貼,也不知道他是憑了甚麼當上明教教主的。

  在他當明教教主任內,至少有兩件十分失職的事,第一,是帶了陽夫人進秘道。

  「這秘道是明教的莊嚴聖地,歷來只有教主一人,方能進入,否則便是犯下教中決不可赦的嚴規。」

  請注意,是「決不可赦的嚴規」!可是陽頂天居然犯了,他:

  「雖然極不願意,但經不起她軟求硬逼,終於帶了她進去。」

  也就是說,陽頂天犯了「決不可赦的嚴規」,而經過只不過是經不起一個女人的「軟求硬逼」。這個人的為人如何,可想而知,決計不是甚麼英雄豪傑式的人物,可以肯定。

  第二件,是韓千葉上光明頂去挑戰,陽頂天以教主之尊,雖然他「武功之高,幾已說得上當世無敵」,但是一看到韓千葉找上門來,人家說出了比武的方法,他竟然不敢答應:

  「沉吟半晌,說道:『這場比武是在下輸了,你要如何處置,悉聽尊便。』」

  雖然說陽頂天不熟水性,但內功高深的人,到了水中,總不致於一籌莫展。楊過在澗水中練功,山洪暴發之際,水勢何等急驟,水性再好,也不免被淹死,楊過也可以挺立在水中,屏住氣息,與山洪之力相抗,也可以練劍。歐陽鋒被困在冰塊之中,過了幾個時辰,也不過嘔出幾口黑血而已。

  可是陽頂天硬是連試都不敢試,便自認輸,天下哪有這樣的教主,那有這樣的絕世高手!

  作為教主,自然失責之極了。

  雖然,由於陽頂天的窩囊,而引出了紫衫龍王黛綺絲的那一大節情節來,但陽頂天實在不是甚麼好人物,當無疑問。

  陽頂天這樣的一個人,陽夫人當年「心志不堅」嫁給他,當然婚後不會快樂,成崑再乘虛而入,想到這裏,誰也不忍苛責陽夫人,只好算是天意吧!


六、神秘人物黃衫女子


  「倚天屠龍記」中,有一個神秘之極的人物──黃衫女子。這個神秘人物第二次出場時:

  「四名白衣少女翩然上峰,手中各抱一短枚琴,跟著簫聲抑揚,四名少女手執長簫,走上峰來。黑白相間,八名少女分佔八個方位,琴簫齊奏,音韻柔雅。一個身披淡黃輕紗的美女從樂聲中緩步上峰……」

  其去也:

  「黃衫女子微微一笑,說道:『終南山後,活死人墓,神鵰俠侶,絕跡江湖。』說著襝衽為禮……飄然而去。」

  這黃衫女子,張無忌問她姓名,她就唸了這十六個字。然而,可以知道她姓楊:

  「史紅石指著黃衫女子,說道:『我媽媽在楊姊姊家裏養傷。』眾人直至此時,方知那黃衫美女姓楊。」

  姓楊,又是從活死人墓來的,由這兩點線索,可以知道這位黃衫女子,必定是神鵰大俠楊過的後人。

  然而,她是楊過的甚麼人呢?

  楊過和小龍女,絕跡江湖之後,自然是回到活死人墓去了。那時候,離郭襄到少林寺,不會太久,可能遲上一兩年,因為楊過可能還幫郭靖守了些時襄陽。

  那時,張三丰是少年,算是十六七歲吧,到黃衫女子出現之際,張三丰已是百歲高齡了。其中時間相差了八十年左右。

  八十年,一般而言,可以傳三代了。

  也就是說,楊過和小龍女若有子女,三十年後,再有子女,再三十年,再有子女,便是這個黃衫女子。

  這個黃衫女子是楊過和小龍女的曾孫女兒的可能性最大,當然也有可能是孫女兒。小龍女進入活死人墓時,已經三十六七歲了,要生育,當就在兩三年間事,不會再過太久。楊過和小龍女的兒子,可能遲婚,但也不會遲到四十歲之後,所以以曾孫女的可能性最大。

  在活死人墓中,楊過和小龍女,到這個黃衫女子,其中已傳了三代,上兩代是怎樣的人物?楊過的兒子,是如何找到配偶的,配偶又是甚麼人?其間又有些甚麼經過?楊過的孫子,又是如何找到配偶的?配偶又是甚麼人?又有些甚麼經過?這個黃衫女子飄然而去之後,又如何?

  這裏面,不知發生了多少事,牽涉到多少人!可供想像的天地之廣闊,簡直無可言喻!

  金庸若有意再執筆寫武俠小說,全世界萬千讀者,理應聯合起來,請金庸寫這些人物的故事。

  金庸若是根本不提楊過和小龍女的後人,倒也罷了,偏偏又在「倚天」裏讓她出現了兩次,每次出場,都看得人心曠神怡,但是卻也吊足了胃口,弄得讀者不知如何才好,真是罪過。

  這個神秘的黃衫女子,還有一個可能性,就是她不是楊過、小龍女的後代,而是收養的。

  如果楊過、小龍女並沒有子女,而這個黃衫女子又是一個身份不明的孤女,被楊、龍發現收養,那麼,她姓楊,也是順理成章的事!

  不過這其中,可能還有一個轉機,因為年份實在太久遠,經過了八十年之久,楊過和小龍女再長命,也不可能到將近一百歲時,才去收養一個孤女(當然也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大)。

  那麼,這個轉機應該是怎樣的呢?有可能是楊過的子孫收養的,也有可能是收養的一個孩子的女兒,更有可能是收養的孩子再收養的。

  總之,黃衫女子的身份神秘,和那個鼻孔朝天、樣貌醜陋的丐幫幫主之女史紅石,可以構成一部小說的原始題材。


七、趙敏


  趙敏,蒙古人,汝陽王察罕特穆爾的女兒,原名敏敏特穆爾,官銜是紹敏郡主。

  趙敏是「倚天」的女主角,是最後和男主角張無忌在一起的女人。可是在「倚天」之中,趙敏出場甚遲,一直到書中的情節,已經鋪陳了百分之六十之後,她才出場。一出場,就成為極重要的人物,一直到全書結束為止。

  趙敏是金庸筆下,諸多女性人物之中,較為特出的一個,和別的女主角,都大不相同,金庸似乎用了特別多的筆墨,來形容她的美麗。

  一般來說,蒙古女性,圓臉、扁鼻,膚色特黃,眼睛小,這是典型蒙古人的特徵,美女不多。或許是由於這一點,所以金庸特別強調趙敏的美貌,隨便拈幾個例子可以證明這一點,其餘金庸筆下的女性,皆無如此幸運。

  「相貌俊美異常,雙目黑白分明……握著扇柄的手,白得和扇柄竟無分別。」

  這是初出場時的情景。趙敏初出場時,也是女扮男裝。她手中的摺扇,白玉為柄。以紹敏郡主之尊,當然不用劣質的白玉。而上佳的白玉,色澤之白膩,盡人皆知,趙敏的膚色竟和上佳白玉沒有分別,其美可知。

  在以後,還有不少處,金庸特別強調趙敏膚色之白,相當有趣。

  「眼見她臉泛紅霞,微帶酒暈……十分美麗之中,更帶著三分英氣,三分豪態……」

  那是綠柳莊初次相會時,張無忌和明教群豪眼中的趙敏,以致「不敢逼視」,那是十分的人才。

  等到趙敏換過了一件黃綢衫之後:

  「更顯得瀟灑飄逸,容光照人。」

  及至趙敏令眾人中毒昏倒,張無忌回去,和趙敏一起跌在陷阱之中,張無忌虐待趙敏,逼趙敏放他出來,趙敏受了虐待之後:

  「背影阿娜苗條,後頸中肌膚瑩白勝玉。」

  咦,這是何等動人的景象,難怪張無忌要「微起憐惜之意」了。妙是妙在張無忌對他認識的女孩子,雖然一直都很好,但那時他和趙敏,完全處於敵對狀態。明教群豪,中毒昏迷,生死不明。可是張無忌和趙敏在一起,竟會「心神一蕩」。這是暗寫法,可知趙敏之美,自有其驚心動魄之處。

  「只見趙敏一人站在當地,臉帶微笑,其時夕陽如血,斜映雙頰,艷麗不可方物。」

  好一幅美女斜陽圖,比起紅樓夢中,薛寶琴披了大紅毛氅,站在雪地之中的景象,毫不遜色。

  「眼見趙敏白裏泛紅,嫩若凝脂粉頰之上……」

  又一次強調白、嫩,不但手白、頭白、臉頰更白,引人遐思,莫過於此。金庸寫到這裏,還嫌不夠:

  「淺笑盈盈,酒氣將她粉頸一蒸,更是嬌艷萬狀。」

  那是和張無忌在小酒店中約會時的情景,張無忌幾時曾見過這樣的美人,只好:

  「哪敢多看,忙將頭轉了開去。」

  尋常美女,每能吸引異性的眼光,但那只不過是尋常的美女而已,如果超級美女如趙敏者,異姓是不敢看的。張無忌那時,就算多看趙敏幾眼,趙敏也必不會見怪,打甚麼緊。但硬是不敢看,怕看了之後,不知如何才好,將一切全都拋諸腦後了也!

  後來,張無忌敢看了,看了之後,結果如何?結果是:

  「但見她蒼白憔悴的臉上情意盈盈,眼波流動,說不盡的嬌媚無限,忍不住俯下頭去,在她微微顫動的櫻唇上一吻。」

  這一吻,趙敏昏了過去,張無忌心中,也一樣昏了過去!

  金庸筆下的美女極多,但花了那麼多筆墨來形容其美的,當推趙敏為首。這個蒙古女性,將其餘所有的美女,全比了下去。

  蒙古女性趙敏不但有外在美,內在美也是超絕之極。她以郡主之尊,一愛上了張無忌,不論受打擊、受冤屈、受勢力的壓迫,硬是一愛到底,其間絕無反顧、猶豫之處,這是蒙古人性格的表現,漢人女娃,不免要遜色三分。

  試看她在面對父、兄對她的愛情干涉之際,所講的那幾句話,何等斬釘截鐵,何等氣概,絕不是要講「孝道」,扭扭捏捏,想愛又不敢愛,弄得窩窩囊囊的漢人女娃所能表現出來的:

  「爹爹,事已如此,女兒嫁雞隨雞,嫁犬隨犬,是死是活,我都隨這位張公子了……眼下只有兩條路,你肯饒女兒一命,就此罷休,你要女兒死,原也不費吹灰之力。」

  這是將近一千年之前,出自一個女子口中的話,觀乎今日,還有些女性,動不動「我媽媽怎麼說」,真要令人作三日嘔!

  看金庸筆下的趙敏,艷麗到這一地步,她可能不是純蒙古血統的人。汝陽王極好色,姬妾如雲,以汝陽王的勢力而論,自然全是各地美女,不知道趙敏是汝陽王哪一房姬妾所生,很可能是一名白種美女,所以趙敏的皮膚,才會白得像玉一樣,要不,中亞一帶,也以美女著稱,趙敏可能有點中亞血統?

  趙敏對張無忌一往情深,一則,由於張無忌武功高,那時已將乾坤大挪移功練成,二則,還是綠柳莊的陷阱之中,張無忌對趙敏的虐待,種下的情緣。趙敏以郡主之尊,養尊處優,至於極點,幾時曾受過他人的折磨,更遑論是陌生男子的折磨。一旦被張無忌虐待,自然又恨又想念,就演變成了愛意,過程十分合理。「我看」中「莫名其妙」四字,應該撤消。

  而在張無忌來說,以殷離之怪異,周芷若之陰森,小昭之無可奈何,在在都不及趙敏的豪俠之氣來得可愛,自然也意氣相投,終於有情人在經過了種種波折之後,能夠長相廝守,令讀者大感快慰。

  「我看」中評趙敏為「上中人物」,應改為「上上人物」才對。


八、小昭


  小昭是上上人物,在「我看」中,只對她要到波斯明教去當聖女,表示同情。小昭在「倚天屠龍記」之中,處處值得人同情。她要混進光明頂去,又不是自願的,只是奉了她母親之命,這種任務,如果是非自願的話,整天擔驚受怕,心理負擔極重,可憐之極,值得同情。

  她在光明頂上,被楊逍父女,發覺有可疑之處,以致上了腳銬手銬。楊逍這個人,隨便怎麼算,只好算是「中上人物」,不論換了甚麼人,都不會這樣對付小昭,范遙不會,謝遜不會,殷天正等等,皆不會。

  而小昭受到了這樣壞的待遇不說,還要整天裝成十分醜陋的模樣,真是精神、肉體的雙重虐待。

  她自出世以來,可能沒有受到過甚麼好的待遇,逆來順受也慣了,所以一旦張無忌兩番在楊不悔劍下,救了她的性命,她才知道人間還有溫暖、關懷之情存在。自此之後,小昭對張無忌死心塌地,是理所當然之事。

  只可惜小昭早知自己的身份,所以心頭極其悲觀,萬般柔情,也只好付諸流水。

  在光明頂的秘道之中,小昭所唱的歌,是「倚天屠龍記」全書的宗旨。

  「展放愁眉,休爭閒氣。今日容顏,老於昨日。古往今來,盡須如此,管他賢的愚的,貧的富的。」

  「到頭這一身,難逃那一日。受用了一朝,一朝便宜。百歲光陰,七十者稀,急急流年,滔滔逝水。」

  張無忌聽了這首歌中的詞句,金庸形容他的感覺,所用的形容詞之佳妙,古今中外,堪稱第一:

  「咀嚼曲中……不禁魂為之銷。」

  用「魂為之銷」來形容人在生死關口,聽到了這樣歌詞的心境,何等貼切,何等感慨,何等無可奈何,又何等銷魂!

  小昭所唱的那首歌,和明教的經文,相輔相成,形成「倚天屠龍記」的主旨:

  「梵我殘軀,熊熊聖火。生亦何歡,死亦何苦?為善除惡,唯光明故,喜樂悲愁,皆歸塵土。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憂患實多!」

  人生之無可奈何,至於極點,像張無忌那樣,運氣真是好的,能夠日日替自己心愛的人畫眉。雖然他中了朱元璋的奸謀,但當皇帝,只怕也沒有甚麼味道。

  小昭在已經決定回波斯去當明教總教的教主之後,仍然替張無忌換衣,無可奈何之情,看得人心酸不已。小昭淚珠盈盈,張無忌這個人,也真不好,在這時候,還:

  「在他櫻唇上深深印了一吻」。

  小昭回波斯,本來已夠痛苦寂寞的了,張無忌硬起心腸不作任何表示還好,這「深深一吻」,小昭到了異鄉客地,想起來豈不是更肝腸寸斷!張無忌咬了殷離一口,害得殷離一直在罵張無忌是黑心小鬼。這「深深一吻」,小昭想念起張無忌來,以小昭的溫柔性格,當然不會罵,可是必然增加無窮痛苦,這是張無忌在害人了!小昭在「淒然一笑,舉手作別」之後,日子是怎麼過,真叫人想都不敢想!

  小昭真可憐,是金庸筆下女主角中少見的,值得同情的一個。張無忌能給她的只是一句關注的安慰話:「你身居虎狼之域,一切小心。」如此而已,張無忌真不是玩意,益顯得小昭之飄逸高超。


九、波斯明教


  「倚天」中有一大段,寫波斯明教,文字、情節、動作,均詭異莫名,即使在金庸作品之中,也找不出同樣的例子來。

  波斯明教的人,坐船來到中國,個個身懷絕技,有的還會講中國話,雖然生疏,但說來也似模似樣。從波斯到中國,波斯明教的人捨陸路而就海路,也相當奇妙,而且船隻為數不少:

  「一排的停了大船。」

  從波斯航海,到靈蛇島,該如何走法?首先要弄明白靈蛇島在甚麼地方。趙敏等一行人,離開大都向海邊馳去,一日夜,抵達海邊,自然是河北省塘沽一帶的海口,然後,「向著東南行駛」,又「逕向南行」,大約三天,「第三日午後」,金花婆婆已對海程甚熟,那至多航行到山東沿海附近,是渤海。

  從波斯出發,船行到渤海,航程極遠,波斯人對航海術並不精嫻,而居然可以航行如此之遠,波斯明教上下,對於這次遠征,不知準備了多久!

  波斯明教以總教自居,而要中土明教聽他們的指揮,這一點,十分有趣,頗有蘇聯人要附從國囑命令的味道,而謝遜的回答是:

  「中土明教雖然出自波斯,但數百年來獨立成派,自來不受波斯總壇管轄。」

  那是爭取獨立自主,對白甚妙,可以令人作會心微笑。金庸筆下,極多這類「借古喻今」之處,讀者若是細心,可以一一體察,若是粗心大意,自然無法理解,錯過了生花妙筆。

  波斯明教有十二寶樹王,各有各的本事,張無忌、謝遜的武功,趙敏的機智,黛綺絲對水性的熟嫻,與他們相鬥,縱使不勝,要來個落荒而逃,大抵也不是難為,但硬是逼得小昭非到波斯去不可,真是沒有辦法。

  波斯明教的三使、十二王,來到中土,給張無忌的好處,是得了六枚聖火令,這六枚聖火令的功用,後來極大,不是它們,張無忌只怕已死在少林寺三個老僧的長鞭之下了。

  有關波斯明教來到中土的一節,波詭雲譎,是武俠小說中罕見的章節。而其中,尤以介紹波斯怪異的武功為最,波斯三使和張無忌相鬥的那一段,自一一七七頁起,真是看得人驚心動魄。

  謝遜和張無忌,本來已是罕逢敵手,一有他們出場,打鬥本來不應該再有甚麼好看之處,因為一方的武功若是太強,打起來成一面倒,還有甚麼好看的!

  可是金庸卻安排了波斯的詭異武功,一上來就令得謝遜吃了虧,張無忌也被逼得手忙腳亂,若不是趙敏捨命相救,「玉碎崑崙」之後,再來「人鬼同途」,最後一招「天地同壽」,更是抱必死之心,不但可見趙敏對張無忌愛心之甚,也可以見到波斯三使武功之精妙。

  這一大段武功的描述,真是驚心動魄,至於極點。看金庸小說,不能只看人物、情節,而忽略了對武功的描寫。有許多讀者,特別是女性讀者,往往如此,那是一大損失。


十、「天地同壽」、楊逍、紀曉芙和楊不悔、殷梨亭、滅絕師太


  這一段的小標題十分長,是因為楊逍、紀曉芙和楊不悔、殷梨亭、滅絕師太這幾個人,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之故,所以把他們聯在一起。

  滅絕師太是峨嵋派的掌門,這個老尼姑,看到恨處,寧願冒著被她的倚天劍一劍刺死之險,也要偷偷罵一聲:賊老尼。

  其所以要「偷偷罵」,是因為這個老尼,自然有其威嚴,當面罵她,有點不敢。

  滅絕師太所代表的,是一種嫉惡如仇的力量。而這種力量中的「嫉惡」,所謂「惡」,全是憑這種力量自己來論定的,只是一種極其主觀的判斷,內中是是非非,一概不予深究。認定是惡,惡就非絕滅不可,用的手段再下流,也可以自己原諒自己,那是為了除惡。此所以滅絕師太可以命紀曉芙去殺楊逍,可以命周芷若發下毒誓,去殺張無忌。不管用的手段多麼醜惡,「道理」似乎總在這種力量那一方面。

  這是極其可怕的一種觀念。像滅絕師太這種人,這種力量,一直延綿不斷,至今,一樣還存在。

  滅絕師太,她所絕滅的,其實是人性。而人性是不可被絕滅的,所以像滅絕師太這種人,注定失敗。紀曉芙不肯去殺楊逍,周芷若發了誓,也等於白發,滅絕師太泉下有知,一定要氣得化為厲鬼。但就算她真的化為厲鬼,一樣沒有用處。一個自以為所作所為,都合乎道德標準的厲鬼,也只覺其討厭和可憐,而不會覺得有甚麼可怕之處的。

  金庸筆下,最討厭的一個人,是滅絕師太,第二個人才輪到阿紫。

  像滅絕師太這種死硬的「道德維持者」,只有借書中人蛛兒的話來罵她:

  「老賊尼,你胡說八道甚麼?」

  還有張無忌的話:

  「這般殘忍兇狠,你不慚愧麼?」

  不過,像滅絕師太這一類的人,還是會胡說八道下去,還是行為惡毒陰森,而不覺慚愧!

  這真是人世間的一大恨事!

  滅絕師太最惡毒的一件事,就是逼紀曉芙去殺楊逍不果,而殺了紀曉芙。

  紀曉芙不能去殺楊逍,甚至心中還愛著楊逍──楊逍值不值得愛,是另外一件事──生了個女兒叫楊不悔,這礙著滅絕師太甚麼了?可是老賊尼偏偏要管,不但管,而且咬牙切齒,狀若瘋癲。誰叫紀曉芙是她的徒弟,除死之外,已沒有第二條路可以選擇了。

  紀曉芙遇到楊逍,和楊逍在一起的過程,看了令人很憤慨。不論這件事的結果,紀曉芙是悔還是不悔,紀曉芙的悲劇,總是楊逍和滅絕師太兩人合力造成的。

  紀曉芙的武功平常,楊逍以明教光明左使之尊,武功又高,可是他對美貌女子的手段,竟不是憑本身的武功、內涵、外型去吸引,而是採取了最無賴的做法,先是不斷釘梢:

  「千方百計,躲逃於他,可是始終擺脫不掉……」

  「弟子走到哪裏,他便跟到哪裏。弟子投客店,他也投客店;弟子打尖,他也打尖……說話瘋瘋癲癲……」

  這楊逍,不但釘梢,而且不知道講了些甚麼話,紀曉芙說他「說話瘋瘋癲癲」,那是在滅絕師太面前,不能轉達楊逍的話,楊逍說的,多半是風言風語,調戲女子的話。至此,楊逍的行為,已與流氓潑皮無異了。而楊逍更有甚者:

  「……終於為他所擒……力不能拒……失身於他。」

  這幾句話,紀曉芙絕不致於是編來為自己辯護,那麼,楊逍是強姦了紀曉芙的,這算是甚麼武林高手的行逕?

  武林高手可以有極風流的,可以有一人而有六個情婦,也可以一人而有七個老婆的,但必須有一個原則,要女方心甘情願才行。

  像紀曉芙那樣,「力不能拒,失身於他」的情形,楊逍是犯了極其惡劣的強姦罪。強姦罪,是古今中外最不可饒恕的罪行,沒有任何其他罪行比這個罪行更卑鄙、下流、無能的了。

  而楊逍居然就犯了這個罪。

  起初,楊逍「監視極嚴」,教紀曉芙「求死不得」。在這個期間,楊逍可能對紀曉芙略有一點憐惜之意,曾經甜言蜜語,去哄騙被他強姦了的紀曉芙。楊逍其時,已是四十出頭的中年人,要去哄騙一個二十歲不到的小姑娘,自然容易得很。更何況這個小姑娘,已經失身於他,全然無可奈何,在求死不能的情形下,除了接受他的哄騙之外,也無可選擇。

  紀曉芙生了一個女兒,取名「楊不悔」,自然是在那幾個月中,楊逍的甜言蜜語奏了功,紀曉芙實在沒有想到楊逍的行為,極其不堪,對她也不會有真的感情,要不然,以他之能,紀曉芙雖然逃走,他要去找,找到了將之帶到光明頂去,還不是易如反掌!而楊逍根本沒有這樣做,紀曉芙一個少女,又是在滅絕師太這樣的人門下,還有趙敏君這樣的同門,真不知道孩子是怎麼生下來的,也不敢想像,在生育、撫養孩子的過程之中,她受了多大的痛苦!紀曉芙是被犧牲了的人物,值得天下有情人,同聲為之一哭!

  在「我看」中,對於楊逍、紀曉芙相識的過程,未曾細看,是以如此寫:「……故意勾引紀曉芙……」、「被楊逍在半強迫的情形下失身」,並且將楊逍評為「中上人物」。

  而今,再看之後,一定要相信紀曉芙的話,才能對這段公案,有所評斷。紀曉芙講過楊逍和她相識的過程,是:

  「知道今日面臨重大關頭,決不能稍有隱瞞。」

  所以,她所說的話,可以作為當日發生的事實。那楊逍的行為,就極其不堪。

  所以,金庸也給了他「年老德薄」四字的考語,這個人後來居然也做了明教教主,真是明教之恥!

  楊逍,只好算是下下人物。

  和紀曉芙同樣,被犧牲了的人物,是殷梨亭。這位殷大俠,一心愛著未婚妻,而未婚妻遭到了這樣的不幸,其催心裂肝之痛,可想而知,所以,他創造了一招「天地同壽」。

  這招「天地同壽」是甚麼樣的,金庸寫得極詳細,不但詳細,而且照著去做,真能與敵同歸於盡,是武俠小說中從來也未曾見過的招數,也只有遭到了如此巨大痛苦的人才創得出來!

  「這一招專為刺殺緊貼在身後的敵人之用,利劍穿過自己的腹,再刺入敵人小腹」。

  「天地同壽」這招名,還是張三丰取的。殷梨亭要殺楊逍,實在有道理,因為楊逍的甜言蜜語,哄得了紀曉芙,騙不了殷梨亭。滅絕師太要殺楊逍,只是為了要替師伯孤鴻子報仇,和殷梨亭要殺楊逍的目的不同。

  雖然,殷梨亭就算殺了楊逍,紀曉芙也不會愛上殷梨亭,因為紀曉芙還相信楊逍對她有情意。被強姦了的女子,愛上強姦她的人,這種例子,不是沒有,尤其像紀曉芙那樣的少女,既然失身於楊逍,還有甚麼辦法?

  後來,殷梨亭娶了楊不悔,倒是十分巧妙的安排,但總覺得有點不自然,而且,楊不悔其實不怎麼可愛,殷梨亭在面對楊逍這個岳父之際,若是心中不罵幾聲「老賊」,那麼,殷大俠的性格,未免太敦厚了。

  一九八〇、十二、二十三、台北,林肯大廈


十一、青翼蝠王韋一笑


  韋一笑在「四大法王」之中,排名第四。這個韋一笑,真是怪異絕倫的人物,一寫到他,不禁有點心中發毛,真怕他了無聲息,掩到身後,在頸上咬上一口。深夜,凌晨二時,氣溫降至六度,更覺隨時可以有「陰惻惻一聲長笑」傳來,思之駭然。

  韋一笑的輕功之佳,連張三丰也稱讚不已,可知真不簡單。

  韋一笑出場,在和滅絕師太比了一場輕功之後:

  「……踢得黃沙飛揚,一路滾滾而北,聲勢威猛,宛如一條數十丈的大黃龍……」

  這是何等氣勢!輕功寫得如鬼似魅容易,寫得如此有氣勢就難。

  韋一笑因為練功時真氣走入岔道,所以會定時寒毒發作,要吸人血,才能停止,不吸人血,自己就會死,為了自己不死,就只好不斷吸人血。

  雖然,為了自己不死,而致人於死的行為至今仍很普遍,甚至自己根本不必死,只是為了要得到一點利益而致人於死地的行為,也屢見不鮮,但是韋一笑的行為,還是值得商榷。

  第一,他要靠吸人血來維持生命,有多久了?隔多久才要吸一次人血?

  在「倚天」中,對這一點,寫得相當模糊:

  「韋一笑練內功走火,自此每次激引內力,必須吸一次人血,否則全身寒戰,立時凍死。」

  「激引內力」,不知多少時候一次?不論怎樣,被韋一笑吸血致死的人,一定不在少數,布袋和尚說不得三次入長白山,去找火蟾,想醫救韋一笑,為的就是:

  「不但治好韋一笑的病,也救了很多人。」

  值得商榷之處就在這裏:

  一、一定非人血不可嗎?其他動物的血,是不是可以替代?像天山童姥,在練功之際,也要吸血,動物的血就可以了。韋一笑三陰脈絡受損,何以非人血不可?不能以動物的血來替代?

  二、吸人血,也可以不致人於死。就算非人血不可,也可以多找一點人來收,每人吸上五百CC左右,致人的損害不大,於自己有利,而且以青翼蝠王的神通廣大,還可以給被吸血者以各種各樣的補償。但韋一笑似乎每次只找一個人,吸乾了方休,這種濫殺無辜的行為,絕不值得讚揚。

  韋一笑雖然輕功神出鬼沒,行事也有很多令人尊敬之處,但是濫殺無辜這一點,不能原諒。令人尊敬之處,是他能夠放過殷離,為了明教團結,不去吸白眉魔王孫女的血,寧願自己血液凝結而死,這一點,相當不容易。

  還有一點,關於韋一笑十分有趣的事是,在「倚天屠龍記」全書之中,竟沒有一處,是形容韋一笑的樣貌身形的,這使得青翼蝠王,充滿了神秘感。只知道他穿「青袍」──黑色的袍子,笑聲十分陰森,來去若電,如鬼似魅(那是形容他的身法),如此而已。

  他是高?是矮?是胖?是瘦?是甚麼臉容?「倚天」之中,一無提及,只好自己去想像。想像之中,一定是乾瘦若殭屍(他吸血),而且面目一定極其陰森可怖,說不定倒吊眉,三角眼,有多恐怖,就有多恐怖,決計不會是一個美男子就是了,

  韋一笑是一個極度怪異的人物,這樣怪異的人物,在金庸筆下,也不多見。


十二、鹿杖客和鶴筆翁


  鹿杖客和鶴筆翁,是「倚天屠龍記」中,武功最高的反派人物。可是這兩個反派高手之沒有氣勢,卻是金庸筆下的反派人物之最。

  這兩人的武功極高,張無忌一回到中土,就中了他們的暗算,被搶走,在整個故事之中,佔了極重要的地位。可是不論如何,這兩個反派高手,一直沒有氣勢,只覺得他們被趙敏和王保保兩人呼來喝去,簡直和一般小卒無異。

  這兩人的武功是哪一門哪一派的,也沒有交代過,只知道他們武功高就是。

  兩人之中,鹿杖客好色,鶴筆翁好功名利祿,缺點甚大。可是怪的是,好色的,也未見有甚麼轟烈的好色行動,好功名利祿的,也未見撈到了甚麼。這兩個人,處處透著莫名其妙之處,儘管他們的武功高,卻絕不給人以高手的印象。若是只看一遍兩遍「倚天」,可能連兩個人的名字都記不住。

  或許,是由於在「倚天屠龍記」中,主要的衝突,是放在各門正派和魔教之上,蒙古人的那一條線,反而變成次要,所以才有這樣的情形出現。

  金庸在「倚天」之中,筆墨全都落在明教在各大門派身上,鹿杖客和鶴筆翁,反倒淪為普通人物了。

  玄冥二老的外號很有氣派,可是不論言、行,都一點也沒有氣派。


十三、大戰


  「倚天屠龍記」中,大戰之多,冠於一切金庸作品。

  王盤山謝遜大展神威,何足道獨闖少林,武當山上,幾次遭遇危險,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張無忌自布袋中脫穎而出,力服六大門派的那一戰,幾乎佔了全書二十分之一的篇幅,更是一氣呵成,一點空隙也沒有,看得人廢寢忘食。

  這是最大的一次大戰,當張無忌趕到之際,六大門派已然大佔上風,明教上下,已然準備殉教了。只有白眉鷹王,還在硬撐,連出場氣勢如此驚人的殷野王,也已經昏迷不醒了。

  力挽狂瀾的是張無忌一個人──那真正是他一個人的力量,因為根本沒有人可以幫他了。

  (附帶一提殷野王,這個人,出場氣勢非凡,但是他對女兒不好。一個對女兒不好的爸爸,決不會是甚麼好人,一點也不可愛。)

  那時候,張無忌已經練成了「乾坤大挪移心法」,再加上九陽神功,武功天下第一,自然無往不利。雖然曾一度受窘於正反兩儀刀法、劍法,但也不旋踵就佔了上風。可是最後,還是莫名其妙,被周芷若刺了一劍。

  天下第一高手,莫名其妙被他女朋友刺上一劍,變成重傷的情節,在金庸小說之中,不但「倚天」中有張無忌被周芷若刺,還有「笑傲江湖」之中的令狐冲被岳靈珊刺。這種情節安排,無非是為了一個人變得天下無敵之後,若是一帆風順,所向無敵,便減少了趣味,所以總要想辦法令他受一點傷之故。

  這樣的安排,看得人不甚舒服,同樣可以安排武功更高的高手,令張無忌吃虧,佔不到上風,製造驚險。金庸事實上也作了這樣的安排,就在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一段之中,雙刀雙劍,正反兩儀,就曾令得張無忌險死還生,看得讀者和張無忌一起淌汗。

  再往後,金庸又寫了和波斯明教的三使之戰,也是驚心動魄,至於極點。再下去,還有少林寺三老僧神出鬼沒的長鞭,張無忌幾乎陷身鞭陣之中。

  那兩場大戰,張無忌武功雖然第一,也是幾經困苦,才佔了上風,過程之驚險,絕顯不出張無忌在武功變成天下第一之後的所向無敵。

  那比不加抵抗,任由女人刺上一劍好得多了,而且,持劍的女人一點也不可愛,若是一劍刺死了,不但冤枉,而且窩囊。

  謝遜和成崑的決鬥,雖然只有兩個人,但是也可以列入大戰之列。萬龍寺的一役,最最熱鬧。

  而最大的一次戰役,比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規模更大,參與的人更多的,則是少林寺前,武林群豪群集,大家要找出謝遜來的那一場戰役。

  在這場戰役之中,峨嵋派在周芷若的率領之下,風頭出足,「霹靂雷火彈」一出,中者喪生。然而雷火彈雖然威力奇猛,卻是武俠小說中的敗筆。這種像是手榴彈一樣的東西,偶然出現,還可以調劑調劑,若是每個人身上都帶上一打半打,張無忌也不用練甚麼乾坤大挪移心法,只要練臂力,看誰擲得遠就好了。

  在那一段中,出現了一個極其有趣的人物,醉不死司徒千鍾,這個人好講話,結果因為講話而惹來了殺身之禍,可以作為同類人物之戒。

  司徒千鍾最有趣的對白是要和歐陽牧之一起共創一個「酒色派」,真是調侃武林派別,至於極點。

  司徒千鍾是被雷火彈炸死的,雖死猶帶笑容,死得毫不痛苦,喝酒也有喝酒的好處。金庸筆下,好酒人物甚多,豪莫過於喬峰,趣莫過於司徒千鍾。每當看到司徒千鍾出場,總要浮一小白,寫到他,要浮一大白,司徒千鍾是上上人物。

  同樣筆墨極少的有趣上上人物,還有一位華山派的高手,這位老先生,連名字也沒有,書中只稱之為「高老者」。這位高老者武功卓絕,反兩儀刀法,神出鬼沒,可是有趣之極,一點沒有武林人物的戾氣。

  這位高老者,打不過人時,可以一口濃痰吐將出去。打輸了,他說,

  「勝敗乃兵家常事,老子是漫不在乎的。」

  其風度、氣量,只有「天龍八部」中的一陣風風波惡,差可比擬,但是風波惡仍及不上這位高老者。

  張無忌出來,調解六大門派和明教之間的怨仇,也只有高老者一個人接受:

  「高老者道:『依你說是不礙的?』

  張無忌道:

  『不礙的。』

  高老者道:『師哥,這小子說是不礙的,咱們就算了罷!』」

  高老者有「算了吧」的氣度,其餘各派的高手都沒有,這位高老者是極可愛的人物。正因為他自己的性格如此可愛,所以他才會了解到張無忌的可愛,去拍張無忌的頭,而張無忌坦然受之,看得眾人冷汗直淋,兩個當事人,由於心懷坦蕩,反倒不覺得怎樣。「倚天屠龍記」全書之中,論氣度,可與張無忌比擬者,也只有這個沒名的華山高手而已。

  「倚天屠龍記」中,有兩段,寫張三丰授技。先是授俞岱巖,繼而「即炒即賣」,授張無忌太極劍。這兩段授武的文字,不但道出了太極拳的要旨,道出了一切武學的要旨,也道出了學習任何知識的要旨,以下是張三丰和張無忌之間的對白:

  「孩兒,你看清楚了沒有?」

  「看清楚了。」

  「都記得了沒有?」

  「已忘記了一小半。」

  「好,那也難為了你。你自己去想想吧……現下怎樣了?」

  「已忘記了一大半。」

  「孩兒,怎樣啦?」

  「還有三招沒忘記……這我可全忘了,忘得乾乾淨淨的了。」

  這一番對白,其中包含的道理,連明教五散人中的周顛也不明白,他就曾經叫:

  「糟糕,越來越忘記得多了!」

  張無忌因為其時九陽神功已成,乾坤大挪移心法也已練成,和張三丰,是並世武林之中,兩個最高的高手,所以心意相通,可以明白。

  他們兩人之間的對話,雖然簡單,但是卻道出了教與學之間的真理。教的目的,並不是要學的人將教的人的每一句話都記住,而是在知道了原則之後,去自由發揮,不可拘泥於教的人的每一句話,一個章節,而是要融會貫通。

  「忘得乾乾淨淨」,是學的人要將教的人所教的一切,當作「陳」,將「陳」推開,才會有「新」,不然,只是陳陳相因,怎麼會有進步?

  這是教、學之間的最高原則,唯其如此,人類的學識,才會不斷有新的累積,新的不旋踵就變成舊的。唯其如此,人類才會不斷進步。

  張三丰在教張無忌的時候,必然感到極度愉快,因為張無忌是這樣懂事的一個學生。如果張無忌忽然問:太師父,這一招怎麼使?張三丰不被氣得吐血者幾稀!

  得一知己,死而無憾,張無忌是張三丰的知己,周顛就不夠資格遠甚了。

  「倚天」中的大戰、小戰,不下百餘,若是一一論來,只怕就可以佔一本書,只好簡單一點,反正要看其精彩部分,可以看原著。


十四、宋青書和周芷若


  宋青書在「倚天」之中,是一個十分特別的人物,他和丐幫長老陳友諒搞在一起。陳友諒是歷史上真有其人的一個人物,和朱元璋爭天下,漢人之間打內戰,打得十分慘烈,最後失敗,朱元璋才一統中原,當了皇帝。

  宋青書是一位英俊少年,青年才俊,家世好,武功高,他和陳友諒發生關係,是因為他有一條小辮子,被陳友諒捏在手裏。這個陳友諒要來要脅宋青書的把柄,是宋青書暗戀著周芷若。

  宋青書暗戀周芷若,時時去偷看峨嵋諸女弟子的住所,被莫聲谷發現。就像是滾雪球一樣,本來是一件小事,為了隱瞞小事,做了另一些事,又為了隱瞞另一些事,再做了一些更嚴重的事,到了最後,雪球越滾越大,終於演變成為謀殺七師叔莫聲谷的事,事情到了這一地步,已經無可收拾了。

  從開始做一點小壞事,到後來壞事越做越多,越做越大,這個過程,金庸寫得極之細膩。宋青書自己也知道這樣下去會不得了,可是還是一步一步向著死路的盡頭走過去。凡是這樣的情形,總可以達到目的,一定會來到死路的盡頭。

  宋青書後來,在名義上做了周芷若的丈夫,可是他甚麼也沒有得到。周芷若只不過在利用他,拿他來尋開心。周芷若是極其可怕的一個女人,其可怕的程度,十分駭人,她甚至可以為了陷害他人,而將自己的頭皮削去一片,做得出這種事來的女人,其忍、狠之處,思之不寒而慄。

  周芷若做了許多壞事,而且每一件的情節,都相當惡劣,不知道金庸何以原諒了她。其實,周芷若的所作所為,都是不能原諒的。那個來自活死人墓的黃衫女子,就不怎麼喜歡周芷若。

  周芷若唯一值得同情之處,是她的上面,有一個滅絕師太在壓著她,做她不願意做的事。可是周芷若卻也沒有怎麼反抗過。

  周芷若是金庸筆下最不可愛的女人之一,比阿紫還難對付。阿紫明擺著使小性,有己無人。周芷若是暗地裏弄陰謀,也有己無人。


十五、趙敏的手下


  趙敏手下,高手如雲。玄冥二老不算之外,還有神箭八雄。神箭八雄是甚麼來歷,書中並未細表,只知道是八個武林高手,氣派甚大,追殺一隊蒙古兵之際,當真是人強馬壯,隱隱有蕭峰的燕雲十八騎的氣勢。

  除了神箭八雄之外,還有阿大、阿二、阿三這三個高手。阿大,是原來丐幫的長老方東白,劍法超群。阿二、阿三是甚麼來歷,也沒有細表,武功之高,比起神箭八雄來,尤有過之。

  為了對付方東白,張三丰才現炒現賣,教了張無忌太極劍法,可知連張三丰、張無忌,也不敢小覷了他。

  趙敏不知是用甚麼方法,來統率這些高手的?想來手法一定十分高超,這些高手,對趙敏一定也極其忠心。趙敏甚至可以將倚天劍交在方東白的手中。倚天劍如何鋒利,幾乎無堅不摧,而又落在方東白這樣劍術超群的人手中,威力比在滅絕師太手中更甚。

  如果方東白稍有異心,倚天劍一到手,轉過頭來和趙敏為敵,玄冥二老絕攔阻不住。就算方東白不想與趙敏身旁的手下為敵,有倚天劍在手,要求個全身而退,總不是難事吧?

  然而,方東白雖然倚天劍在手,絕無異心,可知趙敏對手下,統領有方。

  方東白是劍術名家,倚天劍又是為武之士夢寐以求的寶劍,不知道方東白握了倚天劍在手之際,是不是曾起過據為己有的念頭?他又為甚麼會投到趙敏手下,去當個「阿大」的?這些問題,都很令人懸念。

  「倚天屠龍記」寫到這裏,也差不多了。最後,提一提一個小節,全然無關緊要,可是金庸寫得十分壯烈、有氣勢。

  那便是屠龍刀斷成兩截,明教的銳金旗掌旗使吳勁草、烈火旗掌旗使辛然,共同聯手,將之銲接在一起。這一段寫得極佳,是小說中罕見的好文字。而接了屠龍刀之後,根本不願再接倚天劍,也顯出吳勁草此人的英雄氣概。

  鐵匠出身的吳勁草,在明教地位不算高,看過「倚天」的人,能記得他名字的也不會多,因為他在書中,不算是重要人物。

  然而,就是這麼一小段描寫,已足以令人對他肅然起敬,永留腦海。屠龍寶刀,接好了以後,以張無忌的武功而論,用到的機會不會太多,後來不知落到了甚麼人的手中?是不是有可能,「鹿鼎記」中,韋小寶得到的那把鋒利無比的匕首,就是屠龍刀,或者是斷了的倚天劍所改鑄的?一直聯想下去,不知可以想得多遠!

  就此作一個了結。

  「倚天屠龍記」,在金庸作品中,情節變幻最多,但由於他其他作品更具優點,所以,仍然只好排第六位。

  一九八〇、十二、廿五、台北,林肯大廈

再看金庸小說 - 目錄